大姨家的二表哥突然來我家造訪。
先生早早下了班,要帶他出去吃飯。順便了解一下他來的目的。二表哥不愿意出去吃,我就在家炒了幾個簡單的菜,他兩個人邊吃邊聊。
酒過三巡之后,二表哥談起他家里的事,就開始唉聲嘆氣。
開口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因為養老問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大姨今年85,我們兩口子春節期間剛去看了大姨。
大姨去年臘月突然腦中風癱瘓在床,發病時很嚴重,不會說話,大小便不能自理,翻身子需要別人幫忙才行。看見有人去看她,她就只會哭,親戚都以為她活不過春節了,所以聽說她病了以后都過來看望她。
![]()
她整日躺在炕上,看到有人來也是吐字不清地說些什么。在炕的對面支了一張小床,三個孫子媳婦輪流伺候她,夜里得有人看著,怕有不測。
去看她的人都表揚大姨的孩子們孝順,因為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干凈凈,基本聞不到任何異味。相比于那些兒女眾多卻無人問津的老人,大姨算是比較幸福的。
大姨一共6個孩子,三個兒子三個女兒。早年守寡,拉扯六個孩子,很是辛苦。
七年前,大表哥因病去世,大姨現在是5個子女,目前卻依然面臨著養老問題。
大姨年輕的時候,整年住在二表哥家,看大了大表哥的孩子,看二表哥的孩子,再看表哥們的孫子。當然,主要還是給二表哥幫忙的時候多,因為她就住在二表哥家。有句老話叫吃誰就向誰。
在大表哥和三表弟看來,老母親就是向著二表哥。可是,在二表哥看來,卻是認為是他家一直養著老人。
三表弟輟學早,出門打工,因為信任大哥,結婚前打工掙的錢都讓大表哥給保管著。結果到了三表弟蓋房結婚的時候,大表哥卻沒有錢給他了,大表哥說錢被他花了。
三表弟找大姨理論這事,大姨說了句你大哥把你的錢花了,沒有錢了,你還想要他的命呀。從此,就結下了冤仇,三表弟就斷了和大姨、大表哥家的來往。
他帶著妻子出了家門,另起爐灶,當然也不用大姨給他看孩子。過年過節也沒什么來往,形同陌路。
![]()
這次大姨中風,二表哥家伺候老人就覺得太累了,想讓兄弟們分擔一下。
大表姐夫表態:“輪著伺候老人吧,我們閨女也算一份。每家兩個月,一年就算每家輪一次。”
二表哥不同意:老人有三個兒子,還讓閨女們輪著伺候,會讓街坊鄰居們笑話的。農村伺候老人還是以兒子為主,閨女偶爾來看看老人,就這風俗。
三表弟不同意輪著,他拒絕伺候老人。
兄弟姐妹都很生氣:“你為什么不伺候老人?”
三表弟振振有詞:“她能干活的時候一直幫二哥家,給二哥出力,看孩子,沒管過我家的事。現在不能干活了,又想起來輪著伺候老人了。”
表姐們都問他:“娘沒管過你的事,你是怎么長大的?”
三表弟說:“我自己長大的。”
眾人快氣瘋了。
商量到最后,大姨還是在二表哥家伺候。
二表哥也冤得慌:“總是在我家,我就出不了門,我兒子媳婦還有房貸,我也得出去打工掙錢養家幫兒子還房貸啊。”
舅舅來和三表弟商量,沒通;村支書出面調停,沒通。二表哥最后說,這樣吧,就在我家住吧,姊妹五個輪流過來我家伺候老人。
三表弟勉強同意了。
但是輪到他的時候他就是不過來。
![]()
有一個表姐和三表弟平時關系好,說話的時候不小心說漏嘴了:以前過年你的孩子都是給每人500元壓歲錢。你說你現在連咱娘都不伺候,還是個人嗎?
二表哥聽了很生表姐的氣:我家的孩子你每年給壓歲錢一個孩子才100,你給老三家孩子500,你這不是看不起我嗎?
表姐自知理虧,從那以后不登娘家門了。
二表哥一邊嘆氣一邊謾罵老三不是個東西。
說是來這里找個律師,要起訴三表弟。
我個人還是覺得家丑不可外揚,家庭以和為重。真要打官司,反而兄弟姐妹更生分,甚至成了仇人。大姨還在炕上躺著,會更難過的。
我們平時都說獨生子女的家庭,家長年老的時候會很難過。因為孩子很忙,沒有時間和精力伺候老人,如果孩子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兩個孩子伺候四個老人,精神和體力會難以招架。最后獨生子女的父母都不可避免地去養老院養老,大家都明白去養老院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去了那里也就時日不多了。現在看來,孩子多,家務事更多,相互攀比扯皮,推諉搪塞。老人依然面臨贍養困難的問題。
的
![]()
因為生命是一條單行線,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年輕的時候怎么說話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也覺得用不著哪個孩子伺候,上了年紀了就身不由己低人一等了。即便在自己的兒女面前,也還是看臉色行事的。
年輕的時候,父母沒有做到對孩子們公平對待,孩子們往往都在父母年老的時候會報復一次,他們現在長大了完全不記得小時候自己父母是怎么呵護自己長大的了。反而,對父母的處事方式斤斤計較。
因為贍養問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不是少數。不只是農村,城里也這樣,不過就是城里人借著有工作的理由,把父母放在養老院就完事,一年到頭不去看望一次,打個電話都覺得麻煩,以為工作就是正當理由。
而農村人大部分都沒有工作,還比較要面子,不養老這個名聲可不好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就由幾個兒子媳婦主動輪流來贍養;能自理的,就自己一個院子,關起門來過自己的生活。大部分農村的老人最后的時光還是在兒子媳婦們的輪流照料下度過的。相比較來說,城里人的人情味就差了一些。
![]()
我把這些道理說給二表哥聽,我說,各人行孝各人的,不要去攀比。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你以為沒有的,將來肯定會有機會能給你找補回來;你以為表面上那些沾了便宜的,其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上天是最公平的,別人犯的錯誤,不需要你去懲罰他,自然有輪回去讓他自己體會;再說了,咱們也有老的時候,小孩子們都看著咱們怎么對待老人的,好的家風代代相傳。
二表哥聽了,不語了很久,說:“其實這些年,我母親確實給我出力了,老三家也確實不容易,我母親沒怎么幫過他,他三個孩子都是他丈母娘給看大的。他也受了委屈了。”
我順勢就說,那咱們就不去麻煩律師了?畢竟是家務事,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是一個娘的孩子親,沒什么深仇大恨。
他點點頭:“有打官司的這個功夫,還不如在村里找點零活做呢。”
作者簡介:長風雁云,無戒學堂學員,山東散文學會會員,歷下作協會員。
養兒防老,你覺得大姨家的幾個兒子做得對嗎?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