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經典文本教學的實踐探索,提升語文課堂育人實效,11月4日下午,撫州市臨川區第十小學語文組開展了《落花生》公開課教研活動。活動以“課堂呈現+評課研討+總結提升”為脈絡,副校長黃小華及全體語文教師全程參與,在觀課、議課中碰撞思維,在反思、總結中明確方向。
![]()
趣味導入:巧用謎語入課堂
本次公開課由五年級付愛紅老師執教,課堂以“猜謎語”趣味導入,用“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的經典謎面點燃學生興趣,自然引出課文主角“花生”。
![]()
探究互動:深讀文本悟道理
教學環節緊扣“種—收—嘗—議”的文本脈絡,層層遞進。在“分角色朗讀對話”環節,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工扮演文中角色,專注的神情、投入的朗讀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還巧妙設計對比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觀察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的圖片,思考其“相同點與不同點”,在直觀對比中領悟花生“埋在地下、不張揚”的生長特性。在主旨探究環節,教師通過課件呈現“姐姐說味道很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價錢便宜”的板塊,清晰梳理花生的實用價值,為理解“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主旨奠定基礎。整堂課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從小組討論到個體發言,學生在多元互動中深入文本,實現了“讀文、悟理、育人”的有機統一。
![]()
評課研討:思維碰撞促提升
公開課結束后,老師們圍繞課堂亮點與改進點暢所欲言,氛圍熱烈。有教師指出,謎語導入巧抓學生注意力,分角色朗讀形式新穎,建議加強朗讀語氣、情感指導以助學生體會人物心理;有教師肯定對比探究環節的圖片呈現方式,提議補充花生生長視頻,幫學生更全面理解其“默默生長”的品格;還有教師認可課堂邏輯的遞進性,建議增加“新時代花生式人物”案例,讓文本主旨銜接現實。
黃小華總結時肯定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優點,同時提出需精準把控各個環節的時間,讓內容推進更均衡。
![]()
本次活動以課為媒,以研促教,不僅為教師搭建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更在思維碰撞中明晰了經典文本教學的方向。今后,該校語文教師將繼續深耕課堂,讓核心素養在每一堂課中生根發芽,讓經典文本的育人價值充分彰顯。(曾燕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