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年來,江西省崇仁縣不斷擦亮“仁理講堂”宣講品牌,多措并舉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建強宣講隊伍,讓理論傳播“有回聲”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對談式”“故事會”等形式成立“庭院宣講”“小板凳”等宣講小分隊,把宣講主體向百姓名嘴、身邊榜樣、文藝骨干和支部書記傾斜,用身邊人的話語講給身邊人聽。各駐村工作隊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工作隊成員結構優勢,組織“先生”理論宣講小分隊,結合群眾知情會、入戶走訪等活動,緊密結合村民的身邊事、心頭事,助力村民掌握了解黨的惠農、利農、強農政策,增強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
夯實宣講陣地,讓理論傳播“有舞臺”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田間地頭、農家禾場、文化廣場、茶館……在崇仁處處可見宣講員傳播“黨的聲音”的身影。創新打造“茶館課堂”“禾場講堂”等理論宣講陣地,組織各基層骨干宣講員在各自轄區內開展“田間地頭送黨音、政策宣講暖民心”等志愿宣傳宣講活動。整合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資源,讓舊平臺煥發新活力,充分用“小陣地”發揮“大影響”。積極運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載體,打造線上陣地,把線下“因時因地”的理論宣講拓展成線上“隨時隨地”的理論宣講。充分利用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喇叭”以“泥土化”的傳播方式,將固定課堂變為流動課堂。
創新宣講內容,讓理論傳播“有溫度”
廣泛發動全縣323支志愿服務隊,堅持從群眾關切出發,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法律維權、衛生保健、環境整治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在慰問孤寡老人、義務剪發、健康義診時,圍繞鄉村振興、民生保障、鄉風文明等熱點領域,用“鄉音土話”解讀政策,以“身邊故事”闡述道理,使理論宣講不再是“高大上”的說教,而是可知可感的身邊學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王晶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