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芝 黎海燕
紅色文化是最寶貴、最深厚、最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完善思政課程內容體系、增強價值引導功能、凝聚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路徑,也是推動思政教育實現循序漸進、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內在要求。通過紅色文化資源賦能一體化建設,能夠有效貫通各學段、各環節與各要素,構建全域覆蓋、立體聯動的育人鏈條,從而實現對時代新人的文化浸潤、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因此,深入挖掘并運用好紅色資源這一“富礦”,使其成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持續驅動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做好總體規劃,統籌規劃目標體系。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應以系統、前瞻的總體規劃為基礎,打破邊界、學段、部門限制,構建一體協同、聯動配合的教育體系和工作機制。其一,強化一體化管理,建立統籌協調的組織機制。 應組建專門指導委員會,負責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與機制建設,圍繞人才培養、師資建設、課程開發等核心環節進行系統部署,探索建立紅色文化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委員會需依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科學設定紅色文化教育的總體目標、學段目標與課程目標,構建連貫遞進的目標體系。同時應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主線,明確各學段素養指標的具體表現與評價方式,確保紅色文化融入工作規范有效實施。其二,開展一體化調研,完善過程監測與反饋機制。需定期組織專項調研,系統評估各學段紅色文化教育的工作進展與實施成效,重點對課程設置、活動開展、學生認同度等維度進行動態監測與分析評估。調研結果應為總結工作經驗、優化教育策略提供依據,也為下一階段目標的有效落實奠定基礎。其三,推動一體化教研,形成協同攻關的教研共同體。高校應發揮引領作用,聯合中小學各學段教育主體組建常態化教研團隊,通過專題會議、經驗交流、聯合研討等形式,圍繞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一體化過程中的重點問題、難點環節與關鍵議題開展協同研究與集體攻關,凝聚共識、共享智慧,共同推動教學卡點的疏通、難點的突破與短板的補強。
做好內容銜接,統籌規劃課程內容。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須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為基礎,通過系統化內容建設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適配各學段的課程體系,為實現一體化育人提供堅實內容支撐。其一,加強理論研究與資源梳理,夯實教材融通的基礎。應統籌區域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智庫力量,組建專業團隊,系統開展紅色文化資源的整理、闡釋與內涵提煉,為各學段教學提供學理支撐。同時,推進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圍繞資源開發、實施路徑與機制建設等關鍵問題展開探討,提出對策建議,為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其二,突出教育重點與學段特征,構建適配的教材體系。要依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遴選具有突出價值、育人效果顯著、文化底蘊深厚的優質資源,科學融入思政課教材體系。在此基礎上,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多元化課程系統,為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其三,尊重認知規律與學段差異,實現課程內容的層次化設計。小學階段側重感性認知,課程內容宜采用故事化、形象化表達,融入淺顯生動的紅色文化故事與符號,注重意識啟蒙與道德情感培養。中學階段伴隨學生抽象思維發展,應逐步增加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歷史背景與價值內涵等內容比重,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增強理論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強化使命擔當與主體自覺,紅色文化融入應突出思想內涵、歷史邏輯與實踐導向,引導學生實現從理性認知向自覺行動的轉化。
統合資源體系,拓展服務供給邊界。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以開放思維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突破時空限制,構建跨學段、多層次的“思政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平臺,實現資源的系統整合與開放共享。其一,推動技術賦能,建設數字化紅色教育資源庫。通過3D建模、高精度數字化采集等技術,對紅色文物、文獻檔案進行數字化轉化與修復,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認知載體。同時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可對重要歷史事件與場景進行虛擬重構,增強教學沉浸感與感染力。在此基礎上,應加快建設一體化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庫,整合展示、體驗與互動功能,構建集內容、平臺與服務于一體的紅色教育數字門戶。其二,設立學段資源專區,完善模塊化服務體系。應在數字化資源平臺中設立大中小學專屬資源模塊,系統整合在線課程、名師講座、教學案例與校本資源等內容,構建結構清晰、內容適配、便于獲取的模塊化資源服務體系,從而有效縮小區域和校際差距,促進紅色文化教育的廣泛覆蓋與公平實施。其三,創新傳播形式,拓展紅色文化教育的時代載體。在自媒體傳播環境下,積極運用貼近青少年認知特點的表達方式,可以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同時借助微視頻、直播、圖文推送等新媒體形式傳播紅色故事與革命精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在內容形式與傳播渠道上的創新發展。
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茂名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虛擬教研室”、2025年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數字化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研究”編號:2025GXJK00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