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紀洪平
為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號召,切實推動急救知識普及進校園,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線,11月4日,菏澤醫專臨床醫學系 “急救天使”志愿服務隊師生一行,走進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中山路校區,開展以“普及急救知識,點燃希望之火”為主題的急救技能專項培訓活動。本次培訓由臨床醫學系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黨支部黨員劉瑞婷副教授擔任主講,為該校300余名師生帶來一堂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的生命安全課程。
![]()
聚焦校園場景中高頻實用的兩項急救技能—— 心肺復蘇(CPR)與海姆利克急救法,通過“理論講解 + 案例分析 + 實操演示”的模式,讓急救知識更易被師生理解與掌握。課堂上,劉瑞婷副教授以通俗生動的語言,結合真實急救案例,系統講解了心肺復蘇的核心原理、操作流程及關鍵注意事項,從判斷意識、呼叫急救到胸外按壓、開放氣道,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細致入微;在海姆利克急救法教學環節,她針對兒童群體生理特點,詳細闡釋了氣道異物梗阻的危害與應急處理要點,通過分步拆解動作、標注關鍵發力點,清晰演示了針對兒童及成人不同人群的標準操作方法,讓在場師生快速掌握急救核心要領。
![]()
理論講解后,志愿者服務隊員們化身“急救示范員”,攜帶專業急救模擬設備上臺,進行心肺復蘇與海姆利克急救法的規范連貫操作演示。志愿者們精準的動作、嚴謹的流程,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實操畫面,有效幫助師生突破“看得懂、學不會”的難點,進一步加深對急救技能的理解與記憶。
![]()
實操環節,同學們踴躍參與,有序上前在急救模擬人身上練習心肺復蘇按壓、開放氣道等動作,以及海姆利克急救法的實操技巧。劉瑞婷老師與志愿者們分工協作,一對一進行指導,針對同學們操作中存在的按壓深度不足、手勢不規范等問題,耐心糾正并手把手示范,同時及時解答師生提出的“按壓頻率如何把控”“兒童急救是否需要調整力度”等疑問,確保每位參與實操的師生都能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
![]()
此次急救培訓進校園活動,將專業醫療知識與校園安全需求精準結合,把晦澀的急救技能轉化為中小學生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實用內容。不僅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邊界,更幫助師生們掌握了突發意外時的自救互救能力,為構建平安校園、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筑牢了“生命安全防線”。
未來,菏澤醫專臨床醫學系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推動急救知識普及活動常態化開展,為提升全民急救素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高校力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