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進入10月以來,西貝的閉店通知已在全國多地接連出現。
10月1日,蘇州繁花中心店正式停業;10月18日,汕頭唯一門店——萬象城店營業結束后關閉;10月19日,南京六合歡樂港店貼出停業公告并當日歇業、北京石景山京西珠寶城店也被客服確認關閉。
到了11月,深圳西麗萬科云城店因鋪面到期閉店,成為又一個加入閉店名單的門店。
![]()
●圖源:小紅書網友
與此同時,據《極目新聞》、《藍鯨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西貝在賈國龍閉麥后降價又發券,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門店再現排隊潮,回暖明顯。
![]()
![]()
于是,一幅奇怪的圖景出現了:
一邊是冷清的“暫停營業”,另一邊卻是熱鬧的“排隊長龍”;一邊在收縮,另一邊卻在爆滿。
餐飲業的寒冬還沒走遠,西貝卻在關門與排隊之間,上演著現實版的冰與火之歌。
表面上看,這些門店閉店的直接原因是租約到期或發展規劃調整,但背后離不開9月中旬爆發的預制菜風波帶來的沖擊。
![]()
●圖源:微博@羅永浩
創始人賈國龍曾揚言“寧可生意不做也要辯是非”,如今面對關店潮和輿論危機,不知他又作何感想。
而這場始于預制菜風波的品牌危機,正以一種矛盾的姿態蔓延,賈國龍一手打造的西北菜帝國,似乎正站在閉店與復蘇的十字路口。
![]()
預制菜風波撕裂信任
一切始于2025年9月10日,當羅永浩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西貝“幾乎全是預制菜,還這么貴”時,誰也沒想到這會演變成一場席卷餐飲行業的信任海嘯。
彼時羅永浩的言論像一把利劍,直指西貝的核心矛盾——高價與價值的不匹配。
消費者們對此紛紛響應,是因為他們也發現,自己介意的并不是預制菜,而是價格的不匹配。
![]()
這種被欺騙感在網上迅速蔓延,西貝積攢多年的品牌信譽在幾天之內土崩瓦解。
而創始人賈國龍的回應,更是火上澆油。
他不僅強硬否認使用預制菜,還宣布將起訴羅永浩“惡意詆毀商譽”,甚至公開了羅永浩的消費細節和包廂監控,進而引發了侵犯隱私的爭議。
![]()
●圖源:微博@新浪財經
這種對抗式公關堪稱“災難級”,它將一場普通的消費者投訴升級為企業與公眾的對立。
更諷刺的是,西貝為了自證清白開放后廚直播,卻意外暴露了中央廚房的預制食材,如袋裝雞湯和冷凍魚,讓自己主打“現場制作”的承諾淪為空談。
隨著不斷的爆料,消費者們尤其是帶孩子的家庭客群,徹底坐不住了。他們原本沖著“兒童餐安全”而來,卻意外發現西藍花的保質期可能比孩子都大。
![]()
●圖源:潮新聞
數據顯示,風波爆發后,西貝全國門店日營業額損失達200萬至300萬元,多地門店客流腰斬,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
例如,蘇州門店生意下滑50%,石家莊門店堂食減少一半,外賣暴跌70%。
同時,退卡潮洶涌而來,西貝手握800萬用戶的20億儲值金面臨擠兌風險。
有員工爆料稱,部分門店每月虧損十幾萬,不得不簡化退卡流程或取消小時工。
總的來說,這場危機不僅僅是輿論的反噬,更是西貝長期高價策略與消費者信任脫節的必然結果。
羅永浩的質疑不過是一根導火索,點燃了積壓已久的公眾憤怒。
![]()
降價發券換來的短暫春天
面對空前的經營壓力,西貝在9月中旬開啟了一場緊急自救。
首先是一封致歉信,承認“生產工藝與顧客期望不符”,并承諾在10月1日前完成9項整改,包括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將兒童餐牛肉醬和烤羊肉串改為門店現制等等。
然而,這封信因用語不當(如“顧客虐我千百遍”)被批缺乏誠意,網友嘲諷其“換湯不換藥”。
![]()
![]()
更實際的是,西貝祭出了兩大殺手锏:降價和代金券。
從10月1日起,西貝全國門店對部分菜品調價,例如草原嫩烤羊排從119元降至99元,蔥香烤魚從89元降至79元,黃米涼糕從29元降至26元,降幅最高超過20%。
同時,西貝發起了多輪代金券活動:9月24日至10月8日,消費即送100元無門檻堂食券;10月9日至10月31日,實付每滿50元送50元代金券。
![]()
●圖源:西貝
這些舉措立竿見影,一批“薅羊毛”攻略在網上持續爆火:花個位數領100元券、組合菜品實現“0元用餐”等層出不窮。
真金白銀的補貼讓西貝門店重現排隊景象,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工作日午市需等位半小時,上座率回升至80%以上。
消費者的反饋中,有人稱贊服務提升和菜品口感改善,例如等餐時的免費熱茶和瓜子,以及烤鴨的現場制作。
![]()
但繁榮的背后仍舊隱藏著憂患:黃牛黨賣券敗好感、“免費吃活動都能做,預制菜是有多便宜”等評論屢見不鮮、許多顧客排隊只是為了用掉代金券,“活動一停,感情清零”。
事實上,西貝的整改大多是將中央廚房的工序轉移到門店,如解凍和腌制,而非徹底重構供應鏈。
例如,嫩烤大黃魚仍依賴冷凍魚去刺,西蘭花只是縮短使用期,并未改變預制本質。
更深遠的是,降價可能稀釋品牌價值,而競品如海底撈趁機推出“寶寶餐廳”,搶奪西貝的核心家庭客群。
西貝用短期補貼換來了客流回暖,但信任修復還遠未完成。
![]()
透明與真誠才是生存法則
西貝的冰火兩重天現象,不僅是企業個體的危機,更是餐飲行業轉型的縮影。
在消費者主權時代,知情權和選擇權已經成為決策核心。
與西貝的“文字游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鄉雞的透明實踐;
后者用綠、橙、紅標明確區分現做、半預制和全預制菜品,公開供應商和制作流程,贏得了消費者認可。
![]()
●圖源:小紅書@很皮的皮卡丘
同樣,薩莉亞以低價透明策略站穩市場,從未因預制菜而受到質疑。
兩個案例印證了一個簡單道理:消費者不排斥預制菜,但拒絕被欺騙。
從監管層面來看,西貝事件加速了行業變革。
國家衛健委《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通過審查,擬強制餐飲明示預制菜使用,上海等地試點“明廚亮灶+預制菜公示”。
由此看來,餐飲業正從“效率競賽”轉向“信任競賽”,未來能公開供應鏈的企業將搶先贏得紅利。
反觀西貝,其公關接連失誤暴露了內部管理的混亂,溫情小作文更是淪為全網笑談。
![]()
![]()
而賈國龍從強硬起訴到沉默退場的轉變,說明了企業平衡創始人個性與組織理性的重要性,應該用專業團隊應對品牌危機。
更深層看,西貝的困境揭示了餐飲工業化與消費端訴求的沖突。
消費者追求“鍋氣”和新鮮體驗,而企業追求標準化和降本增效。
所以,問題并非“預制菜”三個字,而是品牌承諾與顧客感知之間的落差。
西貝試圖用高價維系“高端”形象,卻忽略了價值匹配問題。
總之,消費者能接受貴,但不能接受當冤大頭。
西貝的教訓警示了所有餐飲人:在信息透明時代,真誠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底線;只有將透明融入血脈,才有重建信任的可能。
![]()
品牌的信任賬,遲早要還
西貝的故事遠未結束。
閉店潮與排隊潮交織的分裂景象,映射出中國餐飲業的陣痛與希望。
賈國龍曾說“未來餐飲是高效率打敗低效率”,但西貝的遭遇證明,沒有信任為基石的效率,終將崩塌。
消費者可以接受預制菜,也可以接受合理的高價,但不能接受被欺騙、被收割。
西貝若能徹底轉向透明,或許還能在寒冬中覓得生機;否則,這場冰火兩重天的鬧劇,可能會是更大風暴的前奏。
毫無疑問,在餐飲業的十字路口,唯一確定的是:誰把消費者當傻子,誰就會被市場拋棄。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