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快來點個關注,下次串門不迷路。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文章,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文中援引了一封河南讀者的來信,講述了一些村集體在處理農村基層工作過于刻板的問題。
這位讀者提到,他在路過河南周口扶余溝縣多個村莊時,看到了讓他意想不到的一幕。
![]()
眾所周知,今年八九月份,河南遭遇了多輪強降雨天氣,暴雨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從新聞報道里我們能看到,農村有大片的農田被淹,秋收進度被迫延緩,玉米、花生等作物出現倒伏、霉變等問題,部分農戶面臨減產甚至絕收風險。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秋汛過后,正是農民搶收搶種的關鍵時期,田間地頭里的積水還沒有完全退去,不少村民?著水爭分奪秒的在地里忙活。
有的在忙著排澇、搶收玉米,有的則在平整土地,準備趕緊播種小麥,生怕錯過播種時節。
![]()
然而,與村民在莊稼地里忙碌不同的是,村干部們卻在忙活著別的事。
有網友或許想問,農村還有比土地更重要的事嗎?沒錯,還真的有!
那就是“禁止焚燒秸稈”。
這邊村民忙于搶收搶種,村里的大喇叭卻忙著在循環播放:
“嚴禁焚燒秸稈,違者依法處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發現即嚴肅處理”,還能看到有村里掛著“做守法公民 當禁燒模范”的宣傳橫幅。
此外,不少村頭都設有“秸稈禁燒指揮部”值守點。聽村民說,干部們到崗打卡,拍照記錄后便在棚內值守。
![]()
連續下了這么多天的雨,秸稈被泡得都能擰出水來,別說農民沒有閑時間,就算想焚燒,也根本不可能點得著。
再說,現在剛剛11月份,離過年還有幾個月,操心煙花爆竹是不是太早了點?
作為村干部,是不是應該關注一下秋收的完成情況,有多少地還沒有播種,受災的群眾損失如何補償等。
此前,河南周口不少種糧大戶因暴雨受損嚴重,有些甚至“基本絕收”,但得到的農業保險賠付卻很不理想。
有人投入了數千元購買保險,刨除自身繳納的保費,平均每畝地只得到區區9元錢的賠付。
面對這種情況,當地村干部們有沒有想辦法去解決或者向上級反饋一下?
![]()
當然,我們也清楚,類似禁燒秸稈這樣的工作也不是村干部所能決定的事,他們也是在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給基層安排工作的時候,能夠從實際出必,想農民之所想,讓村干部們多做些務實的事。
這兩年,禁止焚燒秸稈是一被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
按照一些專家和地方政府的說法,秸稈焚燒破壞大氣環境,容易造成空氣污染。
但很多網友對這個說法并不認可。他們認為,農村秸稈燒了幾千年,老人都說,這么做不但能殺死病蟲害,焚燒后的草木灰還能肥田。
以前燒都沒有問題,為什么現在卻成了污染空氣的罪魁禍首?
如果要說空氣污染,天天都在排放的汽車尾氣、工廠煙筒廢氣哪個不比燒秸稈嚴重。
日復一日排放的不禁止,一年就燒那么幾天的秸稈反倒給禁了,這讓人想不通。
不僅如此,在禁燒秸稈的宣傳上,很多地方做的越來越過分。
前不久,河南太康縣農村的幾條紅色橫幅突然在網上炸開了鍋。
![]()
只見有橫幅赫然寫著:“秸稈渾身都是寶,誰燒誰家老婆跑”的大字,有的干脆直接寫“誰燒秸稈,誰老婆跑!”
輿論發酵后,當地政府也及時進行糾正,把爭議條幅撤掉。
先別說禁止焚燒秸稈有沒有道理,誰燒秸稈誰的老婆跑,如此侮辱性的句子是怎么經過審核,又是如何堂而皇之掛到村子里去的?
這恐怕不是一句“確實不合適”就能解決的事。
其實我們更想問的是,基層政府在禁燒秸稈的問題上,究竟做了多少實際的工作?
只跟農民說“禁燒”,有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
其實,秸稈并不只有焚燒一條路,它能用來做飼料、漚肥料、發電、做建材等等。
但絕大多數農民顯然沒有這個銷售渠道,那么我們的基層政府有沒有主動幫忙聯系?
從現實來看,恐怕有這個意識的不多。
而條幅中的地方更過分,燒秸稈就詛咒你家庭破裂,這不是在解決問題,倒像是故意激化矛盾。
基層工作這些年出現了不少極端。
比如說,不管實際情況“一刀切”的禁止,或者像條幅事件這種為了達到目的“沒有下限”。
農民不是不講道理,更不是非燒秸稈不可。
不給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強硬的一句“不”,轉頭還要怪農民不聽話、太頑固。
這就不是治理的思路,分明是在甩鍋。
以前,計劃生育嚴格的時候,就有條幅寫著“該流不流,扒屋牽牛”這樣奇葩的標語。
為了催繳城鄉居民醫保,有的村干部用年底的困難補助來拿捏村民。
![]()
這都是如出一轍的做法,那下一步,是不是什么政策都可以用這種招數去推行?
難道說,只要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在乎手段夠不夠道德!
條幅可以掛,但不能讓這種低俗標語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秸稈也可以不讓燒,但要給農民找到更好的解決思路。
我們也當然清楚,農村基層工作不好干,有時候光講道理有些人就是不聽。
但事再難,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有起碼的尊重,更要人性化。
提出問題,也要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懂得解決“人”。
農民本就被陰雨天氣搞得心急如焚,還要用大喇叭讓他們更鬧心,這種事,還是少做一些為好。
比起絞盡腦汁想宣傳標語,浪費人力物力的嚴防死守,踏踏實實為農民做點實事,才是基層政府該干的工作。
這一次,人民日報的提醒實在太重要了!
注:本文旨在表達個人觀點,提倡大家理性討論,弘揚社會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人民日報社(2025-11-03 12:02發布)人民日報讀者來信:陰雨天氣村民忙排澇,村里卻在宣傳“禁燒秸稈”
齊魯壹點(2025-10-31發布)農業保險投入上千元理賠僅九元,究竟誰在“旱澇保收”
新浪財經(2025-10-29 22:08:15發布)太離譜!河南為禁燒秸稈發布低俗標語,畫風辣眼引發網友怒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