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打浦橋街道局后居民區,一個名為 “慧心小亭”的社區空間悄然變身,成為連接居民與社區的溫馨紐帶。這處位于局門后路70米路段上的小亭,與已投入使用的“暖心小亭”相呼應,共同講述著居民建議如何點亮社區生活的生動故事。
聽民聲:小涼亭的大夢想
局后小區內的這條短路上,聚集了兩家快遞公司、一所小學,是三個小區的重要通道。這里原有的兩處涼亭年代久遠、設施陳舊,與居民期待的社區環境相去甚遠。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街道在局后居民區針對“慧心小亭”方案舉辦“市民圓桌會”
在“四百”大走訪中,居民區黨總支敏銳捕捉到大家的心聲:希望改造舊涼亭,增添整潔舒適的休憩空間。這種“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理念,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不謀而合,也正是“慧心小亭”項目的起點。
小小設計師的大創意
去年,局后居民區通過廣泛征集意見,成功打造了“暖心小亭”。今年,他們更進一步,邀請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上師大盧實小)的學生們參與“慧心小亭”的設計。170余份充滿童真又實用的設計方案如雪片般飛來,涵蓋文明養寵、親子互動等多元主題。
![]()
居民代表、物業和專業設計公司共同評審學生方案
居民區隨后召開多次聽證會,邀請居民代表、物業和專業設計公司共同評審,將學生方案中的創意一一轉化為現實。體現了“接收—研判—轉辦—督辦—反饋”閉環機制,讓“金點子”真正落地。
舊貌換新顏:社區空間的華麗轉身
改造后的“慧心小亭”令人眼前一亮:原木色廊架配上透明棚頂,既通透明亮又能遮風擋雨;木質長椅成為家長等候孩子、居民閑聊的好去處;綠色流動書柜里陳列著學生捐贈的書籍,成為社校文化交融的微空間。
![]()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亭內童趣十足的交通信號燈裝置、彩色藝術墻以及展示獲獎設計者名字的區域,無不彰顯著青少年參與社區治理的獨特印記,讓低效邊角地變為社區“快樂客廳”一樣,這個小亭也成為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載體。
共治共享:長效運維的智慧
為確保小亭持久煥發活力,居民區與上師大盧實小共同構建了常態化運維機制。學校老師擔任小站主理人,學生們組成“護亭先鋒”隊,每月定期開展環境保潔、設施巡檢和創意征集三大行動。
![]()
這種“學生自主運維+居民區兜底保障”的模式,激發了青少年參與社區治理的責任感,構建起“校社共治、持續賦能”的基層治理生態。
小空間的大能量
從精準識別民生需求,到社校聯動激發治理活力,局后居民區以“微空間更新”為切入點,將人民建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社區美景,把民間智慧匯聚成城市發展力量一樣,“慧心小亭”也成為基層精細化治理的生動實踐。
![]()
這個小小的涼亭改造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聲音都值得被傾聽,每個好主意都可能讓社區變得更美好。當居民的建議被認真對待,當學生的創意被融入設計,社區空間就真正成為了連接人與人的暖心橋梁。
![]()
用局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琮勇的話說,“益小站”的建設只是一個開始,希望借著小站更好地連接社區與學校,讓社區成為孩子們未來走向社會的實踐點。
今年以來,黃浦區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持續拓寬覆蓋面,深化“四進”行動之“建議征集進社區”,積極推動成果轉化,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記者 / 張益 陳露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張益 陳露
視頻 / 張益 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上海黃浦法院公開招錄25名公務員!
2. 從“為何查我”到“一目了然”:“亮碼執法”提升營商“溫度”
join us
上觀號作者:上海黃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