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平路街道同濟新村,
近日一扇新開設的 小東門
成了居民口中的“幸福通道”。
它不僅縮短了
通往地鐵站與校區的路程,
更打開了社區治理的新篇章。
![]()
在四平路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居民區黨總支以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為支撐,從“開門”實事起步,逐步拓展深化,打造出一條貫穿社區、聯結黨心民心的“紅韻連心軸”。
1
一扇小門,叩開心門
“這扇門,我們盼了好幾年!”一位每天通勤的年輕居民感慨道。作為街道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小區,同濟新村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住戶3189戶,原本出入口距離地鐵18號線或同濟大學彰武校區需繞行一公里多,成為上班族和老年人的“心頭之患”。
![]()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居民的心愿迅速轉為黨總支的行動清單。面對安全、管理、資金等難題,居民區黨總支廣泛動員征詢全體業主意見,在獲得90%以上支持后,積極協調“三駕馬車”、設計施工團隊及相關管理部門反復論證方案。最終,小東門順利落成,贏得一片贊譽。
2
軸線延伸,從解決“行”到優化“憩”
門通了,“行”的問題解決了,但“憩”的難題依然突出。記者了解到,出入小東門的道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桂花園休憩設施老化、空間不足,難以滿足居民需求。
![]()
![]()
民意所向,就是黨組織工作的方向。在了解到居民的訴求后,居民區黨總支以服務群眾經費立項為契機,將出行便利的“點”與社區空間品質的“面”結合,正式推出“紅韻連心軸”項目,明確修整路面與改造桂花園為核心任務,注重安全、包容與實用。
項目由居民區黨組織與上海聯創設計集團黨總支攜手推進,以專業賦能社區更新,創新引入“可組合、可維護、可感知的適老化公共景觀模塊”理念,將居民訴求轉化為巧妙的設計語言。
![]()
![]()
如今,桂花園花香縈繞、溫情滿滿:扶手堅固貼心,方便長者起身;特制豁口容納輪椅,促進鄰里共融;柔和明亮的燈光嵌入景觀,照亮夜路,溫暖人心……全程參與項目的聯創團隊黨員程設計師表示:“為鄰里設計,將模塊化景觀落地社區,打造群眾身邊的幸福空間,正是黨員初心的具象表達。”
據悉,“紅韻連心軸”的故事仍在續寫。未來,它將串聯更多社區角落,以紅色引領與貼心服務,讓每一位居民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凝聚力與社區向心力,讓社區更加宜居、有溫度、具魅力。
文字 |竇雨琪
圖片 | 竇雨琪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