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是新中國36位軍事家之一,也是陜北紅軍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經自己拉起了部隊,讓革命力量在陜北開枝散葉。
并且他發展出的勢力讓國民政府極為惶恐,國民黨在報紙上都刊登了其部“擁有正規軍五萬余人,游擊隊、赤衛軍和少先隊二十余萬人”。
恰恰是這則消息,給長征中處于迷茫狀態的中央紅軍提供了方向,接著就有了紅十五軍團和紅一方面軍的會師。
![]()
按道理來說,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革命者,應該會得到重用,然而現實是劉志丹在中央抵達前長期被猜忌,甚至被關押。
好不容易重獲自由,那些打擊他的人依然沒有轉變態度,只給他一些游擊隊,最終導致他近乎“以死明志”的犧牲。
劉志丹的老部下賀晉年就帶有不解地詢問過:為什么不把78師、81師抽出來讓劉志丹做軍長呢?如果這樣,也許他今天還不會死掉。
![]()
說起來劉志丹的革命道路其實并不算順利,早年曾經跟另一位陜北紅軍的重要人物謝子長都產生過矛盾,爆發了“三嘉塬繳槍事件”。
但劉志丹對革命的信念始終堅定,他的能力和忠誠還是感動到了謝子長。
當組織決定成立西北軍事委員會時,負傷病重的謝子長堅決支持劉志丹:“這個軍委主席要你來擔任。”英雄,是惺惺相惜的。
不過,即便獲得了很高的軍事指揮權,劉志丹也沒有一帆風順,因為在組織結構上,他還屬于“特派員”的下級。
![]()
那個時期中央的“特派員”權力很大,如果手腕夠硬,往往能逐步成為該地區的最高領導。
徐向前元帥在回憶錄中就說過,張國燾被中央派到鄂豫皖后,蘇區的同志都覺得這是中央派來的人、又曾在蘇聯學習過,因此都很尊敬他。沒想到的是,后來張國燾會那么兇狠。
而陜北這邊造成大危害的特派員名為朱理治,促成他到來的是陜北紅軍總指揮部政委郭洪濤。
1934年11月,郭洪濤向中共北方局報告,認定紅26軍存在“右傾取消主義”,希望北方局能派人過來整肅。
主持北方局工作的孔原偏聽偏信,就決定讓組織部部長朱理治去擔任北方局駐西北代表團。臨行前,孔原還指示:必須無情地反對右傾取消主義,反對暗藏的右傾分子。
![]()
于是,朱理治帶著偏見,于1935年7月到達陜北,他先找到郭洪濤了解情況,得到的反饋讓這種偏見進一步加深。
朱理治一開始也沒有立即動手,就集中力量整頓陜甘紅軍、擴紅、推進土改等工作,然而得到的結果不太好。
他沒有往陜甘地區人煙稀少、群眾基礎不好等方面去想,只認為地方黨組織和紅軍中混進了右派或敵特,正好紅25軍又轉戰到了陜北,朱理治認為已有武裝力量支持。
隨即,朱理治聯合上海臨時中央特派員聶洪鈞、紅25軍戴季英等人展開了一場“肅反”。劉志丹、張秀山、高崗等大批陜北紅軍領導人和重要干部均被污為"右派",蒙冤下獄。
![]()
這些做法,引起當地群眾極大的不滿,包括“肅反”的始作俑者郭洪濤聽后都很驚訝:逮捕張秀山同志是錯誤的。殺了我的頭,我也不相信劉、高是反革命。
而當時國民黨正在對陜北展開第三次“圍剿”,盡管紅15軍團取得了勞山大捷,但敵人的兵力在十倍左右,內憂外患之下根據地岌岌可危。幸好,中央的到來改善了處境。
說起來中央那邊也很慘,草地分兵后,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只帶著原紅一軍團、原紅三軍團北上,身心俱疲。
1935年9月的俄界會議后,中央紅軍還沒能確定落腳點,毛主席甚至打算長期進行無根據地的游擊戰。不過在向哈達鋪進發時,毛主席從報紙上看到一則信息:
陜北劉志丹‘匪’部已占領六座縣城,擁有正規軍五萬余人,游擊隊、赤衛軍和少先隊二十余萬人,窺視晉西北,隨時有東渡黃河的危險性,并可能與徐海東部會合。
![]()
該內容,讓毛主席心里有了一個初步的方向。抵達哈達鋪后,毛主席又從報紙上看到劉志丹與徐海東會合、發展出大片革命根據地的消息,內心大為振奮,決定向陜北進發。
中央的到來,救了劉志丹等人的命,有個一同被關押的人后來回憶:如果毛主席晚到4天,就沒有我們了。然而,這也僅限于沒有性命危險,原陜北紅軍的干部仍沒得到信任。
交給劉志丹的只有游擊隊,高崗也被派到內蒙古去帶一支只有十余人的騎兵團。高崗在《我的反省》里就明說:
“當時認為自己是流放去了,是蘇武牧羊,遲早會被郭洪濤害死,不如出家去當和尚。”
![]()
為何劉志丹他們仍受到這樣的對待呢?主要在于郭洪濤和朱理治等人依然采取了壓制措施,安排不當。
中央抵達陜北后,毛主席立即叫停“肅反”,要求停止審查,停止殺人,一切聽候中央解決。但是正值國民黨大軍壓境,主席很快率部去一線作戰,遂委托張聞天解決“肅反”事宜。
張聞天進駐瓦窯堡后,成了一個由王首道、董必武、張云逸、李維漢、郭洪濤五人組成的領導小組來審查、時任國家保衛局副局長王首道去接管西北保衛局的工作。
王首道在回憶錄寫道:“我們一到瓦窯堡,他(西北保衛局局長戴季英)就拿出許多案卷,作為劉志丹等同志是‘右派’、‘反革命’的‘證據’。”
在王首道等人提出質詢后,戴季英仍頑固地堅持“有案卷、口供為據”。由此可見,即使在中央來到陜北,對事情做出明確結論之后,阻力還是很大。
![]()
這些不實的指責,讓劉志丹非常難過,東征前夕他對張秀山說:我們到底是不是右派反革命,在戰場上讓他們看。黨中央毛主席總有一天會把這些事情搞清楚的。
此時,劉志丹其實已存了以死明志的心思,后來在三交鎮面對數倍的敵軍,他親上前線指揮作戰,最終不幸犧牲,年僅34歲。
他的死,對陜北紅軍打擊很大,許多從中走出的人對此耿耿于懷。1942年11月的西北局高干會議上,賀晉年就憤怒地說:
“劉志丹出來后(指被釋放后),為什么只給他一點游擊隊?為什么不把81師、78師抽出來給他當軍長呢?如果給了他,也許今天還不會死掉。
這個,郭洪濤同志要負完全的責任,因為劉志丹死時,他的鑒定表上還是那樣的鑒定。這一點是蒙蔽了中央,蒙上欺下,劉志丹是因為這樣蒙蔽下而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