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介紹過,有些偉大的歷史時刻值得時時溫習,我們的立國之戰需要永遠銘記。
歷史上的今天的1950年11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什么我們對美國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的社論。 ?
![]()
![]()
這是發表于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期間的社論,標題為 《為什么我們對美國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 。
它是在一個極其關鍵的歷史節點上發布的,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軍事和宣傳意義!也就是說,社論發表時,時間點比較“微妙”,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的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已經秘密打響并即將結束。
我志愿軍通過出色的隱蔽和突襲,重創了聯合國軍,將其從鴨綠江邊擊退至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戰局。但此時,大規模的戰斗才剛剛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尚未摸清中國參戰的決心和規模。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年,百廢待興,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對于中國是否應該、是否能夠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直接開戰,存在廣泛的疑慮和擔憂。所以說,國內外不論敵我,都是有點“顧慮”的。
![]()
這篇社論的核心目的,是向全中國、全世界正式、公開地闡明中國出兵朝鮮的正義性和必要性!這是中國首次以最權威的官方喉舌,公開、系統地闡述中國參戰的立場。它標志著中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從隱蔽狀態轉向公開的、政治上的正面交鋒。社論的核心論點是“唇亡齒寒”。它明確指出,美國侵略朝鮮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將中國的出兵定性為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完美地將國際主義義務(援助朝鮮)與愛國主義核心(保衛家園)結合起來,為戰爭行動提供了強大的道義和法理基礎。社論構建了我們出兵的正義性與合法性。面對國內的疑慮,社論以強有力的邏輯和激昂的文字,向全國人民解釋了“為什么不能置之不理”,有效地統一了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動員了民眾支持這場遠在境外的戰爭,為后續長期、艱苦的戰爭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這篇社論也是寫給全世界,特別是寫給美國及其盟友看的。這是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宣言。它明確警告對方,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國家安全底線,任何低估中國決心的行為都將付出沉重代價。1950年11月6日的社論,不僅是一次戰況通報,更是一次關鍵的政治宣言和全民動員令。它標志著抗美援朝戰爭從軍事行動層面全面上升到國家政治和意識形態斗爭層面,為戰爭的長期化、公開化奠定了輿論和政治基礎。
筆者也多次介紹和強調過,我們要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其核心內涵被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它的貢獻是全方位、深遠的,不僅限于戰爭的勝利本身!
首先就是對新中國立國的貢獻。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就是我們新生的共和國的生存和安全。在極端懸殊的裝備條件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與世界最強軍隊打了個平手,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這一仗徹底洗刷了百年國恥,讓世界從此不敢再輕視新中國的人民軍隊。我們打了而且贏了!打出了國威和軍威,也捍衛了國家安全!戰爭成功將威脅阻擋于國門之外,保衛了東北邊境的安寧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安全,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寶貴的戰略空間。
抗美援朝的勝利,使新中國以令人敬畏的姿態登上國際舞臺,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為后來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埋下了伏筆!因為在二戰之后,本來中國是五常之一,但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某大國對我們的地位百般挑釁,如今是以朝鮮作為跳板直接侵略。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安東就是現在的丹東等等地方都被轟炸了,我們沒有退讓的道理,所以我們必須出兵!
![]()
![]()
![]()
![]()
所以這一仗打贏了對于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貢獻,對于民族自信非常重要。這場勝利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它向全世界也向中國人民自己證明,一個團結起來的民族,能夠戰勝任何強大的敵人。抗美援朝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環。這是永久的精神財富!其中蘊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奮勇前行。
![]()
![]()
對我國國內,政治與建設的貢獻也很大。這是國內動員與發展的問題。戰爭的勝利和全國范圍內的動員,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權威和凝聚力,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過去人們認為美帝國主義以及他的集團都相當厲害,現在他們是我們的手下敗將啦。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動員和改革,為了支援前線,國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增產節約、愛國衛生等運動,這些運動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社會改革。
![]()
還有對地緣政治和社會主義陣營國際格局的貢獻,我們的勝利鼓舞了世界上的被壓迫的民族。抗美援朝精神極大地鼓舞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等正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人民。證明了強國并非不可戰勝!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承擔了主要壓力和犧牲,贏得了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力量對比。這也就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
![]()
![]()
![]()
![]()
![]()
![]()
請朋友們記住1950年11月6日的社論!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政治和輿論“定調之作”,公開闡明了中國的決心,凝聚了國內的力量,警告了外部的敵人。而在這場偉大斗爭中孕育出的抗美援朝精神,其貢獻則超越了戰爭的時空界限,它不僅是贏得那場立國之戰的強大精神支柱,更成為了此后數十年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動力。這場戰爭和這種精神,共同塑造了現代中國的筋骨與靈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