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讀書與寫作如何賦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如何在實踐中構建兒童閱讀課程體系建設?10月30日至31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新疆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第三屆“教育閱讀節(jié)”暨“大夏書系讀寫節(jié)”2025年鐵門關市專場活動,在新疆兵團第二師二十九團第二中學(華山二中)舉辦。
本次活動以專題報告、案例分享、對話沙龍、課堂展示、戲劇展演、座談研討、線上對話直播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現各地師生在閱讀實踐中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如何通過對教育本質的堅守和教育創(chuàng)新的追求,弘揚教育家精神、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
教師閱讀與專業(yè)提升對話沙龍現場
教育家精神應以對人的成全為核心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如何一輩子學做良師?著名教育學者、數學特級教師任勇,結合自身40余年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以《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為主題,暢談他對教育家精神核心內涵的理解和追求。他說,自己從鄉(xiāng)村一線教師做起,后來做到校長和教育局副局長,一輩子都在追求做良師。他認為,教育家一定是良師,良師不一定都能成為教育家,“但眾多良師的教育之道,聚合起來也就涵蓋了教育家精神的所有特質。”他指出,教育家精神是永恒的教育資源,而教育家精神始終應以對人的成全為核心。
資深教育研究者魏智淵,研學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與實踐20多年,并出版有《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十講》等相關著作。作為新教育實驗研究員、南明教育創(chuàng)始人,魏智淵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先行者。他回憶說,自己工作10多年、并在高中教學多年后,“仍然讀不太懂蘇霍姆林斯基”。比如,蘇霍姆林斯基強調閱讀是教育的基石,強調在教師工作當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有效地實施教學,而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直到多年以后,當魏智淵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了更多教學實踐和反思后,他才終于開始理解并踐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他在《我們今天向蘇霍姆利斯基學習什么?》主題演講中指出,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回到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大夏書系總策劃李永梅指出,教育家精神始終應以對人的成全為核心,以對社會的責任為根基。在當今時代,教育家精神更應體現為對教育本質的堅守、對教育創(chuàng)新的追求,以及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持續(xù)賦能,“教育家精神的內核能夠讓教育回歸本原”。
戲劇表演《人參娃娃》
教育者需要通過閱讀多視角地認知自我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資深策劃編輯朱永通,曾做過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后來轉型做獨立教育研究和出版工作。他在《閱讀,不斷發(fā)現自己的旅程》專題講座中,引用瑪麗亞·蒙臺梭利的名言“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強調教育者需要通過閱讀和反思,用不同的視角來理解自身和世界。他鼓勵教師在閱讀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獨立意識,在面對經典以及“經典解讀”時,要運用理性思辨能力以及情景演繹能力,“把有智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非販賣一些被歪曲的東西”。
語文特級教師閆學,做過教師、教研員和校長,倡導“讀書就是生活”,曾被《中國教育報》評為2006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她在著作《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中指出,優(yōu)秀教師是讀出來的,教師越忙越要讀書。她說,閱讀是一種“精神突圍”,教師只有閱讀才能走得更遠,也只有閱讀才能獲得豐盈的精神世界。
任勇展示了一張拍攝于2009年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當時“一頭烏發(fā)”,正帶領9位青年教師一起低頭閱讀。那時的任勇,已做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正監(jiān)督各校嚴格執(zhí)行雙休日不能給學生補課。與此同時,他會經常利用周末,帶著青年教師每兩周讀一本書。
“那時我們并沒有多想這樣的共讀會帶來什么,結果照片里的這些教師,現在都成長為特級教師。”任勇認為,以閱讀為載體的學習共同體,是教師成長的精神家園,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最好助推器。
魏智淵曾著有《兒童讀寫三十講》,他發(fā)現孩子如果能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大量的閱讀及朗讀,就可以實現“閱讀自動化”,并減輕學生的認知負荷,為下一步的學科學習和深度學習打下基礎。他強調,語言不能以好詞好句的“粗暴”方式強加給孩子,語言是在與世界和他人的互動中“涌現”出來的。父母讓孩子早期大量識字的方式是錯誤的,應該在閱讀和朗讀中,在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互動中發(fā)展其閱讀力和學習力。
讀寫座談會現場
一群人、一件事、一直走
新疆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黨委書記張文志,曾于2013年至2016年到離庫爾勒市區(qū)800公里外的團場學校做校長。這所學校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自然條件艱苦,被抽調來的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年輕教師又缺乏經驗。語文教師出身的張文志聽了幾節(jié)語文課后發(fā)現,教師講得不清楚、學生聽得也糊涂。“我心想,與其這樣上語文課,不如拿出時間來閱讀”。就這樣,張文志讓所有教師每天都安排出固定時間,讓孩子們閱讀。
慢慢地,孩子們竟然有了一些變化,他們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了,調皮的孩子也變乖了……當教師們發(fā)現,原來“閱讀也是另外一種教育的可能”時,便開始變得接受和認可。他們不但主動參與到孩子們的閱讀活動中,自己也開始拿起書來閱讀。
2016年,張文志結束3年的援教工作,回到華山中學做教學副校長。在時任書記邱成國的大力支持下,張文志開始推動學校每天拿出固定時間讓學生閱讀30分鐘,任何教師不允許占用該時間。很快,教師閱讀也被提上議程。再后來,華山中學開始有了貫通一至八年級的整本書閱讀課程。
從早期由語文教師兼任閱讀課,到2021年7月成立由11名專職閱讀教師組成的專業(yè)“整本書閱讀課程組”,再發(fā)展至今覆蓋聯(lián)盟校的21人專業(yè)團隊……華山中學專職閱讀教師閆銳,用“一群人、一件事、一直走”來形容她和團隊,在探索“華山中學整本書閱讀課程的建構與實施”過程中的收獲與心得。
如今,華山中學的閱讀理念和書香校園建設成果,已通過多種形式輻射到當地150余所學校,帶動了一批批的當地教師投入到閱讀與寫作的實踐探索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朱小飛,長期堅持線上線下的教師共讀活動。在他讀過的每本書上,都密密麻麻地畫著紅線,記錄著他的閱讀歷程與思考。他說,閱讀是發(fā)展教師隊伍、振興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重要途徑。
新疆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基礎教育聯(lián)盟總校校長邱成國,曾在華山中學工作近40年。他說,教育對新疆改革發(fā)展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而推動師生閱讀和書香校園建設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生動實踐,將會為深化當地教育改革和開啟邊疆地區(qū)未來教育發(fā)展提供持續(xù)的內在動力。
整本書閱讀研討座談會現場
據李永梅介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有近70所學校長期參加大夏書系線上線下共讀和共寫活動,撰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教學反思,還有很多教師變成了在線共讀共寫的領讀者、領寫人,“這正是讀寫賦能教師專業(yè)成長最生動的寫照”。她說,希望通過這樣的論壇活動以及日常的讀寫交流,讓讀寫從“一個人”的孤獨漫步,變成“一群人”的智慧交響。
本次活動由新疆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教育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新疆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第二師二十九團第二中學(華山二中)承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夏書系、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師報、光明社教育家等視頻號平臺全程同步直播。500余名教師現場參會,近16萬人次教師在線收看。(中國教育新聞網 郜云雁)
作者:郜云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