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1月4日),海淀初三期中統考,語文和數學考完了。
字面意是考試結束了,
潛臺詞是考試考砸了。
京教君留意到,今年海淀初三語文作文出現了一個顛覆性變化:二選一的作文題里,居然有一個明確要求寫議論文!
![]()
很快,評論區直接炸了。
“沒講過議論文,硬寫的。”
“根本不會寫,只練過一次議論文。”
有人選了議論文,但是“寫完給自己看笑了”。
還有人在記敘文和議論文之間反復橫跳:“我沒招了,看到記敘文想寫議論文,一看議論文,還是爬回來寫記敘文了。”
![]()
語文作文讓家長看了揪心,數學評論區則上演著“冰火兩重天”。
有人信心滿滿地說“必須90+”,也有人直呼 “完蛋了,下80了”。
兩種聲音撞在一起,看得家長們的心臟七上八下。
![]()
話說回來,試卷難不難還是因人而異。
比如有個海淀牛娃,云淡風輕地留下一句話,把語文試卷里的“質疑”元素,和數學填空倒一里的“漣漪函數”串聯起來,讓語文和數學實現了“夢幻聯動”。
![]()
事實上,這次海淀初三期中考試,不僅試卷內容出現重磅變化,可能預示今年北京中考的命題新風向,同時在組織形式上,也從去年各集團校自主命題,重新回歸到全區統考。
這讓此次期中考試的含金量直線上升!
全區統考既能幫孩子通過區排名精準定位中考目標,也為后續的“0.5+3”集團直升等多元升學路徑提供重要依據。
這次海淀統考到底難不難?試卷有啥新花樣?傳遞出哪些教育信號?孩子可以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具體內容一起來看——
![]()
語文作文難哭了!
數學考不到80分?
海淀初三期中試卷的難度和考法,很可能將成為往后幾屆中考的風向標和指揮棒。
今后語文命題釋放出兩大最新信號。
一是作文首考議論文。
在二選一的題目中,一篇被明確要求寫成議論文,這在近年初三大考中尚屬首次。
過去多年,北京中考作文多是記敘文+想象文,或者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大膽預測一下,中考作文命題邏輯正積極向高考靠攏,即記敘議論二選一。未來,初中生僅掌握記敘文可能不夠,議論文寫作能力或將成為標配。
二是試卷貼近高考命題思路,更加注重考察思辨力。
無論是記敘文《質疑的力量》中“質疑并非簡單的否定,而是求知的起點”這一充滿哲思的導語,還是議論文題目中愚公駁斥智叟那段充滿邏輯力量的論辯,兩者都直指批判性思維與邏輯論證能力。
不只是作文,整套試卷對思辨與表達的要求全面升級。
比如,古詩詞鑒賞選取蘇軾的《水調歌頭》和《望江南?超然臺作》,選材兼具課內課外內容,既考詩詞手法,又考情感主旨。
這種對比閱讀的考察形式很有高考范兒,特別強調思維的邏輯性和批判性。
![]()
整體來看,語文命題對思維邏輯的要求越來越高,重點考查學生在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的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語文學習不僅要求“想得多”,還強調“想得深”,并且邏輯自洽。
說白了,今后不論文科還是理科教學,都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質疑和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進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而這,也是拔尖創新人才最核心的素養之一。
數學試卷整體風格穩中有新。
選擇題和前幾道大題穩扎穩打,全面考察了學生的代數\幾何綜合能力。新定義壓軸題最后一問難度較大,需要使用“逆向思維”,具備一定區分度。
可以說,只要代綜和幾綜順利拿下,分數基本可上90分。
整張試卷有兩大動向值得家長關注:
一是反押題,很新穎。
選擇壓軸題出得新穎別致有巧思,海淀特色十足。
該題考察旋轉與解三角形,作為判斷題來講,難度并不大。但精髓在于探究圖形的動態變化,對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
二是突出初高銜接內容,強調思維深度。
填空壓軸題,命題背景是數學界大名鼎鼎的“高斯函數”,考察的是函數零點、方程根、函數交點的互相轉化,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能力。
而函數圖像轉換是高一經常考查的內容,且是高考重點,這道題算是提前給孩子的高中數學學習劃出了重點。
![]()
代數壓軸題的命題風格類似高一函數大題,通過分類討論計算二次函數最值,創新的同時很好地銜接了高中內容。
![]()
![]()
這次期中考有多重要?
家長千萬別小看了海淀這次期中統考。
昨天有熱心家長分享,就在統考結束當天(11月6日),海淀部分學校的“0.5+3”集團直升選拔工作已同步啟動。
這一舉動直接抬高了這次考試的含金量。
越來越多的集團龍頭校,正通過初中階段的連續考察,對優質生源早發現、早培養。
想要沖擊0.5+3集團直升的孩子,初三上學期期中、期末成績,幾乎就是“入場券”,而初一、初二期中期末歷次大考也會是重要參考。
不得不說,中考一考定乾坤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北京教改的大趨勢已然顯現,即引導牛娃普娃更加均衡地流向各所初中校,逐步淡化中考中招,增加多元升學渠道,鼓勵教育集團建立連續培養機制。
以海淀為例。今年海淀統招計劃相比2024年減少近2000人,而校額到校增加140人,集團直升2166人,“1+3”相比去年增加890人,總計劃2570人。
和招生數字的變化相比,更讓家長心頭一緊的,恐怕是中招結構調整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雖然目前海淀的統招占比仍有70%左右,但隨著0.5+3、1+3、校額到校等多元渠道繼續擴招,未來中考統招的空間或許將進一步壓縮。
當集團直升、校額到校、統招、特長生、1+3五大升學方式重塑升學格局,初中家長能做的就是提醒孩子:
認真對待初中每一次“大考”,重視校排名和區排名,因為這些都會成為多元升學規劃的重要參考。
![]()
這類孩子才是未來的大贏家!
講真,這次考試乃至未來的大贏家,恰恰是那些思維方式完成升級的孩子!
因為,試卷里那些讓人“頭大”的分析題和難題,本質上早已不是知識的搬運,而是在訓練大腦、提升思維。
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學習力和表達力——這些才是孩子未來穿越周期、抵御風險的硬實力。
數學不拼題量拼思維。
中考改革后,數學承擔著拉開區分度的重擔,命題勢必會更活、更新。
數學和英語不一樣,鉆透一道題,比背一百個單詞更重要。
學數學,一定要“慢”。思考比解題重要,質量比數量關鍵。自己悟透一道題,這道題就是你的大招!
同時,別忘了修煉數學表達的基本功。能用清晰、嚴謹的邏輯寫下解題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數學能力。
語文不靠背誦靠理解。
越往高年級走,語文越考驗積累的廣度和深度,所以根本沒法臨時抱佛腳。
我們知道學語文要多讀書,可好多孩子都在做無效閱讀。
如果看書只看情節,不琢磨人物,不體會情感,不留意表達,那和刷短視頻也沒什么兩樣。
語文閱讀,重點不是“讀”,而在“理解”。
建議家長多陪孩子聊書、聊身邊事,啟發他們感受文字的美,欣賞語言的妙,鼓勵他們有理有據地輸出個人見解,并在表達中修正邏輯漏洞。
慢慢地,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會加強,審美力、表達力以及文化底蘊,也會跟著提升。
文|京教君
素材來源|太星初升高、京城教育圈,由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及補充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