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2日,杭州馬拉松在黃龍體育中心鳴槍開跑。
在賽事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吉利汽車(以下簡稱吉利)作為賽事冠名合作伙伴,公布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10月銷量突破30萬輛,新能源車型銷量達17.8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更引人注目的是,吉利汽車旗下的吉利銀河提前達成"年銷百萬"目標,成為全球第三家、中國唯二實現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
賽事與銷量,看似是兩個維度的"沖刺",卻在吉利身上產生了共振。
經常跑馬拉松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跑馬"的關鍵不在于起跑時的爆發,而在于途中持久的耐力與節奏,而吉利在造車這條路上,就如同跑馬拉松一樣,始終以"跑者"的姿態,堅持"韌穩行遠"的長期主義。
它不追逐短期的市場熱度,而是在技術、產品、全球化與品牌文化的多維賽道上,持續奔跑,步步為營。這種執著,恰恰是中國汽車工業在激烈變革中最需要的定力。
“所有需要長期投入的事,都像一場跑步。而造車,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的不是誰起步快,而是誰跑得久、跑得穩。”正如吉利汽車CEO淦家閱所說:"跑一時不難,難的是一直跑下去,就像電影里的阿甘,不顧一切地往前跑。"
這種精神,正是吉利貫穿始終的底色。
![]()
“銀河速度”背后的戰略定力
在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汽車行業從不缺少“神話”:一款車一夜爆紅,一個品牌憑營銷迅速崛起。然而,這些曇花一現的故事,往往難敵時間考驗:因產品而火的,潮水退去后終將擱淺;因營銷而起的,也難免被流量反噬。
但,吉利銀河所展現的“銀河速度”,恰恰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路徑,它不是簡單的銷量數字堆砌,而是一場精心布局、有序推進的戰略實踐。
![]()
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吉利銀河銷量127,476輛,同比增長101%,創歷史新高。1-10月,吉利銀河累計銷量100.2萬輛,同比增長187%,提前達成年銷百萬目標,成為最快達成年銷百萬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此外,憑借上市29個月158萬輛銷量的成績,吉利銀河也再度樹立了全新銷量里程碑,彰顯“銀河速度”。
“銀河速度”的背后,是時刻對品牌負責,永遠讓顧客滿意的堅守與追求。正如淦家閱強調:“我們就是要在控制節奏的同時,拼實力、拼耐力,不能掉隊,還要做領跑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銀河的成績并非依靠單一爆款車型的短期拉動,而是建立在“多品類、全矩陣”產品布局的基礎上。
從A0級純電小車“星愿”月銷4.5萬輛,到中大型混動SUV“銀河M9”上市一個月銷量破萬,銀河旗下七款車型月銷過萬,覆蓋從轎車、SUV到MPV的多個細分市場。
![]()
這種“飽和式覆蓋”戰略的背后,是吉利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與對產品節奏的嚴格把控。它不是盲目擴張,而是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堅持“高質優價”的產品邏輯,以用戶價值為核心,重構市場競爭維度。
正如馬拉松跑者在長距離中需要合理分配體能、控制節奏,吉利在產品布局上也體現出極強的戰略耐心與系統性思維。這種思維,讓吉利在新能源市場的激烈角逐中,既保持了進攻的銳度,又守住了發展的穩定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整體銷量結構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58%,1-10月累計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106%。
![]()
許多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都經歷了陣痛期,而吉利不但實現了“從油到電”的平穩過渡,更是全面駛上了電動化快車道。
這背后的關鍵就在于吉利汽車堅持的長期主義思維——銷量不是終點,而是長期技術投入與用戶信任積累的自然結果。
在汽車產業這場漫長的競賽中,吉利展現出的不僅是速度,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來自于對市場規律的尊重,來自于對造車本質的理解,更來自于對企業發展路徑的清醒認知。
![]()
技術與安全,長期主義的硬核支撐
如果說銷量是外在的“成績單”,那么技術則是內在的“體能儲備”。
在造車這場馬拉松中,核心技術就如同跑者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決定了能夠跑多遠、跑多久。而吉利始終將技術研發置于戰略核心位置,這種投入不是為了短期回報,而是為了構建支撐企業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
近十一年來,吉利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500億元。這個數字在行業內堪稱驚人。作為對比,蔚來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630億,小鵬過去十年在研發和制造領域投入超過500億元,也就是說,吉利單在研發上的投入,就抵得上“4個蔚來”或“5個小鵬”。
最終,這些投入也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技術成果:
從神盾金磚電池系統獲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到極氪7X在中歐雙NCAP測試中榮獲“雙五星”安全認證;從千里浩瀚智能駕駛系統在實際路測中積累百億公里數據,到領克08 EMP白車身被清華大學重點實驗室收為教具。
這些成就的背后,是吉利對“安全”與“技術”這兩大核心要素的極致追求。“如何讓每一次創新,都能給用戶驚喜;每一輛車的品質,都足夠安全;每一次服務,都能讓用戶滿意而歸。”這正是淦家閱對團隊提出的核心命題。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超越過去的技術,刷新過往的標準。”在淦家閱看來,吉利真正要做的是:不斷超越自我。
![]()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并未將技術局限于單一功能或車型的升級,而是致力于構建一個“全域AI”的科技生態。
從星睿智算中心2.0的強大算力支撐,到全球64顆在軌衛星組成的天地一體化網絡;從雷神(參數丨圖片)電混系統到AI數字底盤,吉利正在實現從“單車智能”到“系統智能”的跨越。
“從整車安全到全域AI;從產品質量到售后服務,每一次突破,都是吉利對長期主義的堅守。”這種技術布局的思路,體現的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系統性思維——不僅要解決當下的技術痛點,更要為未來的出行體驗奠定基礎。
在電池安全這個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領域,吉利的表現尤為突出。
![]()
吉利神盾電池安全系統是一套基于電池,同時融合架構、整車、智控、云端的“無盲區”安全防護體系。
在電池需經過的36項安全測試中,神盾電池有23項測試標準遠超“新國標”,還主動增加了電池包的底部球擊、刮底測試、踩踏測試等12項測試內容。這種對安全的極致追求,正是長期主義思維的具體體現。
正如馬拉松跑者不僅需要爆發力,更需要耐力、核心力量與恢復能力,吉利在技術上的投入,也正是為了在智能電動這場“耐力賽”中保持持續領先。
當一些企業還在為某個單項技術突破而歡呼時,吉利已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技術生態。這種系統性優勢,短期內或許不易被消費者直接感知,但從長遠看,它將成為吉利最核心的競爭力。
在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這種扎實的技術積累,正是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
![]()
全球化不是“出海”,而是“扎根”
在中國汽車品牌集體出海的今天,吉利同樣也展現出了全球視野的戰略眼光,其全球化戰略有著與眾不同的深度和韌性。
吉利的全球化,早已超越了簡單產品輸出的層面,進化成為從產品、制造、供應鏈到品牌生態的全面落地。它體現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市場拓展能力,更是一個民族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的智慧與格局。
![]()
10月,吉利海外出口銷量達41568輛,其中新能源占比33%。1-10月累計海外銷量突破33萬輛。
這些數字背后,是吉利在全球市場“因地制宜”的深度本土化戰略的具體成果。
在英國,吉利以EX5為起點,宣布未來五年推出15款新車,建立超千家經銷網絡;在烏茲別克斯坦,吉利不僅導入純電與混動車型,更計劃建立KD工廠,打造輻射中亞的供應鏈樞紐;在印尼,銀河星艦7 EM-i實現本地化量產;在馬來西亞,寶騰e.MAS系列已連續多月穩居電動車銷冠。
![]()
這些扎實的布局表明,吉利的全球化不是簡單的車輛出口,而是深度融入當地市場。它不是在“占領市場”,而是在“共建市場”。這種思路的轉變,代表著中國車企出海戰略的成熟與進化。
“吉利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從中國首家民營車企,跑成了自主品牌的領導者,從中國品牌跑向全球品牌。”淦家閱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吉利全球化征程的實質。
正如馬拉松跑者需要適應不同賽道、氣候與地形,吉利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展現出極強的本地化適應能力與戰略耐心。這種耐心,讓吉利能夠在各個市場穩扎穩打,逐步建立起品牌認知和用戶信任。
與此同時,需要看到的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吉利正在從“規則的執行者”逐漸轉變為“規則的參與者”。
![]()
作為中歐汽車碳足跡互認研究工作組副主席單位,吉利積極參與全球碳治理體系的構建,為中國車企的全球化突破技術貿易壁壘,提供制度性通道。
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不再滿足于在既定規則下競爭,而是開始參與全球產業規則的制定。這種轉變需要長期積累,更需要戰略眼光,這正是吉利堅持長期主義的最好證明。
吉利的全球化實踐證明了,中國制造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不僅要銷售產品,更要建立體系;不僅要追求規模,更要塑造品牌。這種全方位的全球化,需要的不是短期的市場機遇,而是長期的戰略投入和耐心經營。
![]()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中,吉利以其特有的“跑者”姿態,詮釋著“韌穩行遠”的長期主義價值。從產品布局到技術積累,從國內市場到全球拓展,吉利展現出的不僅是當下的成績,更是面向未來的格局。
造車如跑馬,貴在堅持,難在持久。
在這個充滿變局的時代,吉利用實際行動和成績證明了,真正的競爭力,來自于對長期價值的堅守,來自于對產業規律的尊重,更來自于對初心的不改。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吉利就是要做‘難而正確’的事,韌穩行遠,無聞西東。”淦家閱的這句總結,為吉利的馬拉松寫下了最好的注腳。
這條路很長,但值得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