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相,在能源政策層面,她強調能源自主穩定供應,并明確主張加快核電站重啟,推動下一代核能和核聚變等前沿技術,同時鼓勵投資海外及日本國內的傳統能源以穩固供應鏈。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政策體系中地位則有所下降,她主張重審現行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制度。
在業界看來,日本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仍高度依賴可再生能源,高市早苗力推的核聚變、鈣鈦礦電池在短期內仍難以推廣。未來日本如何在能源安全、成本穩定與碳減排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新政府面臨的難題。
核電重啟步伐提速
在日本的能源規劃中,核電始終是“支柱”。近年日本核電站重啟步伐加速,新建、改建核電站同步加快推進。在日本政府內部,重啟核電也逐漸成為共識,比如多年一直持鮮明反核電立場的石破茂,在去年當選首相后改稱“應最大限度使用核電”。曾反對核電的前任數字化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去年在談及數據中心和AI電力需求激增時也表示:“當前首要任務是確保電力供應,必須充分利用包括核電在內的所有手段。”
作為堅定的“重啟核電派”,高市早苗延續了先前日本政府對核電的重視。競選期間,她力推加速開發聚變等先進核能技術,并呼吁部署下一代核電機組使日本實現100%能源自給。在她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之后,日本核電運營商股價大漲,考慮新建機組的關西電力股價一度飆升5.8%,長期努力重啟日本最大核電站的東京電力股價一度上漲6.5%。
當前,日本有33座商用核電機組,14座在福島核事故后恢復運行,重啟不僅需要通過嚴格的監管流程,也要取得地方政府的同意。正在運行的多座核電站也已臨近設計壽命,盡管日本政府允許通過安全審查的機組延壽,但目前也僅有6座機組獲得延長運營許可。而高市早苗力推的聚變技術仍處于萌芽階段,距商業化或需數十年。日本今年6月修訂了核聚變相關戰略,計劃在2030年后建成示范項目。此外,高市早苗還主張投資日本國內外化石燃料資源,以提升能源安全,并可能推動火電機組“緩退”,輔以碳捕集、氨混燒等脫碳手段。
可再生能源面臨停滯
針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高市早苗則展現出不同態度。9月,她曾明確表示“反對繼續用外國制造的光伏板覆蓋我們的國土”,并強調“這是扭曲補貼制度造成的結果”,她還提出應重新研究日本現行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制度。她主張推進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鈣鈦礦電池研發與普及。
據了解,當前日本對新能源的補貼制度要求電力公司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造成的發電成本上漲則被轉移到居民電費中。該制度自2012年實施以來,爭議越來越大。去年,日本家庭額外支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相當于年均多支出1萬日元的電費。與此同時,日本對新能源的補貼政策并不透明,難以確定這些費用是否真的被用于可再生能源,不少日本人將可再生能源附加費視為“借環保之名,行漲稅之實”。
截至2023年,日本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達31%,其中可再生能源占23%。日本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可再生能源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今年10月的記者會上,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表達了和高市早苗不同的觀點,他指出,能源轉型必須兼顧地區共識形成與國際框架協調性。“對政府來說,在實現與地區共生、技術自主化的基礎上,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至關重要。”
能源自給優先考慮
彭博社分析指出:“高市早苗的勝選,對核能、核聚變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新技術來說是一場勝利,但對高度依賴外國設備的日本可再生能源產業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
事實上,高市早苗在當選首相后明確表示:“為維持國民生活和國內產業,并進一步增強區位競爭力,穩定且低廉的能源供應不可或缺。”
今年,日本發布第7次中長期能源基本規劃,提出到2040年,能源自給率將從2023年的15.2%提升至30%—40%,顯著減少對外部能源的依賴。通過提升自給率,日本試圖增強國家能源安全,提高應對能源挑戰的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重啟核電并推進鈣鈦礦電池研發推廣,體現出日本減少進口依賴、穩定電力成本的企圖。在燃料進口依賴和電價高企背景下,核電正重新成為日本電力結構的重要支撐,近年一批日本電力企業正考慮開發建設新機組。根據規劃,到2040年,核能在日本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恢復至20%。
同時,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碘生產國,而碘正是鈣鈦礦電池的重要原料。日本希望借這一優勢彌補光伏電池原料供應短缺的劣勢,構建相對穩定的供應鏈。預計到2040年,日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0吉瓦,約占太陽能累計裝機總量的10%,并貢獻新裝機容量的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