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隱形眼鏡方便但要一直花錢,做近視手術能擺脫鏡片卻擔心性價比”—— 這是不少近視人群的糾結點。近日,愛爾眼科屈光專家結合臨床數據與實際案例,從經濟成本、健康風險、適配場景三方面,解析隱形眼鏡與近視手術的選擇邏輯,為近視人群提供專業參考。
![]()
經濟成本對比:長期看近視手術更具優勢
“很多人覺得隱形眼鏡單次花錢少,卻忽略了長期累計成本。” 愛爾眼科屈光專家介紹,以使用頻率較高的日拋隱形眼鏡為例,其常規花費包含鏡片、護理液、鏡盒等,年花費約 3000 元。若按 20 年使用周期計算,總花費將達6 萬元,且期間需持續投入,更換損耗品。
而近視手術為單次投入,主流手術類型的費用相對固定:全飛秒激光手術費用在 1.5 萬 - 3 萬元之間,ICL 晶體植入術費用約 3 萬元。“從 20 年周期來看,即使選擇費用較高的 ICL 手術,總花費也僅為日拋隱形眼鏡的一半,長期經濟性優勢明顯。” 專家補充道,且手術術后無需再為鏡片、護理產品額外花錢,對生活便利性的提升也間接減少了 “隱形眼鏡相關麻煩” 的隱性成本。
健康風險提示:長期戴隱形眼鏡需警惕三類問題
除了經濟成本,眼健康風險是更需關注的核心。愛爾眼科專家指出,長期佩戴隱形眼鏡若護理不當或使用習慣不佳,可能引發三類眼部問題:
一是視疲勞與干眼癥。隱形眼鏡會減少淚液分泌、破壞淚膜穩定性,長期佩戴易導致眼睛干癢、異物感、視物模糊,尤其在長時間用眼或空調環境下,癥狀會更明顯。
二是眼部炎癥風險。鏡片表面易沉積蛋白質、脂質等污垢,若清潔不徹底,可能滋生細菌,引發角膜炎、結膜炎等炎癥,嚴重時可能影響視力。
三是角膜健康受損。隱形眼鏡會阻擋角膜與空氣的直接接觸,導致角膜內皮細胞缺氧、變性,長期可能降低角膜代謝功能,影響角膜透明度。“臨床中曾遇到因長期佩戴隱形眼鏡,角膜條件變差,最終失去激光手術機會的患者。” 專家提醒,隱形眼鏡使用者需定期檢查角膜狀況。
隱形轉手術需注意:先停戴再做術前評估
若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的人群想通過手術擺脫鏡片,有一個關鍵前提 ——停戴隱形眼鏡。愛爾眼科專家解釋,長期佩戴會改變角膜自然形態,而近視手術(尤其是激光類手術)需依賴精準的角膜數據(如角膜厚度、曲率)制定方案,停戴可讓角膜恢復自然狀態,確保術前檢查結果準確。
具體停戴要求為:普通隱形眼鏡需停戴 1-2 周,停戴時長需根據個人角膜恢復情況,由醫生調整。“停戴后并非一定能手術,還需完成 20 余項專業術前檢查。” 專家強調,術前檢查會評估角膜厚度、眼底狀況、眼壓等指標,只有符合手術標準的人群才能開展手術,這是保障手術安全的核心環節。
ICL 晶體植入術:角膜薄、高度近視人群的優選
針對 “角膜薄、度數高,無法做激光手術” 的人群,愛爾眼科專家特別介紹了 ICL 晶體植入術。該手術被稱為 “眼內植入特制隱形眼鏡”,通過微小切口將定制的人工晶體植入眼球內(放置于虹膜與自身晶狀體之間),無需切削角膜。
其核心優勢在于:矯正范圍廣,可矯正 1800 度以內的近視、600 度以內的散光,覆蓋高度近視、高度散光人群;材料安全,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與眼部組織無排斥反應;靈活性強,若未來視力變化或有其他眼部治療需求,晶體可取出或更換。“對于角膜條件不佳的高度近視患者,ICL 手術是實現‘無鏡生活’的重要選擇。” 專家說。
適配建議:無 “最好” 只有 “更適配”
“選擇隱形眼鏡還是近視手術,沒有絕對的‘最好’,只有‘更適配’。” 愛爾眼科專家給出明確建議:
對于未滿 18 歲、近視 / 散光度數不穩定(1-2 年內變化超過 50 度)的人群,建議優先選擇隱形眼鏡,但需嚴格規范護理,定期到醫院檢查眼部狀況,避免健康風險。
對于年滿 18 歲、度數穩定,且希望擺脫鏡片束縛的人群,建議先到專業眼科機構完成術前評估,由醫生根據角膜條件、度數情況、用眼需求,判斷是否適合手術及適合哪種手術類型。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保護眼健康都是首要原則。” 愛爾眼科專家強調,近視人群應定期進行眼健康檢查,尤其是隱形眼鏡使用者和有手術意向的人群,需通過專業評估,在醫生指導下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