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杭州黃龍飯店龍吟閣而言,真正的美味,從來不在城市的櫥窗里,而深藏于山野河湖之間。飯店龍吟閣團隊,正是以這樣的信念為羅盤,一次次出發,去尋找那些能連接歷史與當下的風物,只為將最本真的味道,誠摯地呈于食客面前。這是添喜lucklily的美食記錄,跟我一起享受舌尖的小確幸!
一個地方的代表美食,往往會是對這個地方的鄉愁,反之亦然。
晉朝人張翰因思念家鄉的莼羹和鱸魚膾,毅然在秋風起時辭官歸鄉,因此有了“莼鱸之思”的典故,后人還給它配上了“longing for home”的英文翻譯,可謂切中其意。白居易寫“猶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住江東”,蘇軾說“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莼羹”,兩位杭州的老市長也都把莼菜作為回憶江南的一種注腳。
不過,莼菜后來雖然冠以西湖之名,但它并不只產于西湖,而是泛指杭州周邊地區。明代杭州人高濂在《四時幽賞錄》里就指出:“舊聞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往彼采食;今西湖三塔基傍,莼生既多且美。
![]()
能覓得的上佳莼菜,是在杭州西南100 公里的建德。初夏采摘期,龍吟閣小隊必須凌晨兩點出發,為的是趕在清晨時分下水。眼前是浮于水面的無數橢圓形綠葉,像一張張蓮葉鋪展開來,莼菜就藏在葉子底下。還沒來得及興奮,卻發現初夏清晨的水卻是冰涼得難以落腳。可見任何有價值的尋覓,都不可能不費點心力。
![]()
![]()
逐漸適應水溫,再跟著采摘阿姨上上下下的手勢,掛著晶瑩膠質的莼菜浮現在面前。關于它的妙處,郁達夫曾說:“莼菜本身并無特殊味道,但其美味全在于精妙的湯品搭配。那嫩綠的色彩與豐富的詩意交融,無味之中竟能讓人心馳神往。”但龍吟閣主廚董強師傅的判斷標準則更為單刀直入:“膠質越多,越黏稠,莼菜品質越好。”
果然,莼菜獅子頭端上桌,至清至鮮、溫潤如玉。
![]()
![]()
談到莼鱸之思,對中國人而言,最容易起鄉愁的時間,毫無疑問是春節。龍吟閣經理張燕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黃龍飯店的年夜飯從來無需宣傳,依然爆滿,而且不少是老朋友熟面孔,年年來。這些客人中有一部分,年少時經歷了杭州黃龍飯店對他們的美食啟蒙,長大后走向遠方獲取更多的人生閱歷與體驗,但當他們看遍世界,回過頭來又油然而生對黃龍飯店的依戀,于是帶著他們的孩子,再次成為這里的常客。
![]()
![]()
人間世事,就如同品嘗美食的過程一樣,往復循環,回到原點。如今,當食客在龍吟閣舀起一勺莼菜獅子頭時,品嘗的已不只是一道時令菜羹。那滑過舌尖的,是穿越千年的詩意,是山水凝結的膠質,也是一種在循環往復的人間世事中,終于被找到的、溫暖而實在的歸宿。(編輯:添喜lucklily)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