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宴請賓客、給孩子補充營養的“餐桌明星”,如今卻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悄然消失。
還記得十年前,多寶魚是何等風光。清蒸多寶魚是酒店宴請的標配,是家長給孩子補充營養的首選,一斤上百元的價格也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
時過境遷,如今走進海鮮市場,多寶魚的攤位前問津者寥寥。一位從業二十年的海鮮批發商坦言:“多寶魚的銷量不及從前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年輕家長,幾乎不會主動購買給孩子吃。”
01 安全信任崩塌:藥殘陰影揮之不去
2006年,上海監管部門在一次抽檢中,發現部分多寶魚樣品含有禁用漁藥殘留。這一消息經媒體報道后,迅速引發全國關注。
“從那以后,多寶魚的安全形象就徹底崩塌了。”一位水產行業內部人士透露,“雖然事件已經過去多年,監管部門也加強了管理,但消費者心中的疑慮始終沒有完全消除。”
![]()
嬰幼兒和兒童對藥物殘留更為敏感,這成了家長們心中過不去的坎。“我知道現在的多寶魚應該沒問題了,但萬一呢?我不敢拿孩子的健康冒險。”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信任的建立需要數年,崩塌卻在一瞬間。即使后續養殖規范不斷完善,那段黑歷史依然像一道傷疤,深深烙印在多寶魚的身上。
02 價格居高不下:性價比備受質疑
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多寶魚的養殖成本本應下降,但市場價格卻依然堅挺。
“多寶魚的價格常年維持在每斤40-60元,一條一斤半的魚就要近百元。”一位海鮮攤主表示,“同樣的價格,消費者可以買到鱸魚、黃花魚等多種海鮮,自然開始權衡性價比。”
![]()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老百姓的海鮮選擇更加豐富。進口海鮮、各地特色水產品層出不窮,而多寶魚依然守著“高端”定位,在消費者看來已然性價比不足。
“一條多寶魚的錢,可以買三斤鱸魚,還能搭兩斤活蝦。”一位經常買菜的奶奶算著賬,“花一樣的錢,不如讓孩子多吃幾種。”
03 營養優勢不再:替代品層出不窮
多寶魚曾以其肉質鮮美、刺少而備受家長青睞。但如今,隨著營養知識的普及和海鮮選擇的多樣化,多寶魚的營養優勢正在被趕超。
![]()
“多寶魚的蛋白質含量確實不錯,但銀鱈魚的DHA含量更高,三文魚的歐米伽3脂肪酸更豐富,這些對孩子大腦發育更重要。”一位營養師分析道。
曾經,多寶魚因“刺少”成為幼兒食物的優選。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掌握了去刺技巧,也開始發現更多適合孩子的海鮮選擇。
“養殖的多寶魚和野生的海魚在營養價值上確實存在差異,”水產專家指出,“消費者現在更加明智,會從更多維度評估食材的價值。”
04 消費觀念變革:便捷環保成新考量
新生代父母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更注重烹飪的便捷性、可持續發展和動物福利。
“處理多寶魚需要刮鱗、去內臟,整個過程很費時間。”一位年輕爸爸坦言,“下班回家已經很累,我更愿意選擇處理好的蝦仁或魚片。”
![]()
與此同時,過度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開始被消費者關注。“我知道多寶魚是近海網箱養殖,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和環境污染問題。”一位環保意識的媽媽表示,“我會優先選擇可持續的海產品。”
社交媒體上,美食博主們也不再熱衷于推薦多寶魚,轉而推廣更具異域風情或更環保的海鮮品種,進一步影響著年輕家長的選擇。
從“餐桌明星”到“失寵皇子”,多寶魚的命運轉折令人唏噓。一位從業多年的水產批發商感慨:“不是多寶魚變了,是消費者進步了。”
![]()
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消費選擇的多元化、價值觀念的變革,共同改寫著海鮮消費的版圖。多寶魚的興衰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家庭飲食消費的變遷。
或許,這不是多寶魚的終結,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消費者用理性選擇投票,倒逼產業升級轉型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