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繼單周銷量破萬后,那個天天被追問“什么時候倒閉”的蔚來,在近期交出了一份名為“蔚四萬”的漂亮答卷。
2025年11月1日,蔚來公司發布消息稱:10月共計交付新車40,397臺,同比增長92.6%,再創歷史新高。
注意,這可是蔚來成立以來,首次單月交付突破4萬臺。
![]()
●圖源:微博@蔚來
如果說去年“蔚三萬”的目標還帶著幾分驚險,那么今年的“蔚四萬”則顯得底氣十足。
更關鍵的是,這份成績是靠多品牌協同與產品結構優化硬生生打出來的。
其中,蔚來品牌交付17,143臺,環比增長24.9%;樂道品牌交付17,342臺,同比增長超過300%;Firefly螢火蟲品牌交付5,912臺,穩居10萬元級小車市場前列。
如今蔚來集團這三張牌正各司其職:
蔚來繼續守護高端純電陣地;樂道精準撬動家庭與主流市場;螢火蟲則負責下探年輕與小型車市場。
從行業視角來看,10月的新能源競爭堪稱慘烈:
零跑突破7萬、力壓鴻蒙智行的6.8萬奪冠,小鵬、蔚來、小米均破4萬,每一家都在拼速度、拼價格、拼營銷。
![]()
●圖源:微博
蔚來沒有大幅降價、沒有搞花哨營銷,卻用銷量破紀錄回應了所有質疑。
李斌曾說:“這次要靠自己的本事走出谷底。”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
在純電大三排SUV這個曾被認為沒有市場的細分領域,蔚來不僅卷出了爆款,還卷出了信心。
![]()
蔚來的“雙核引擎”
銷量高速增長的背后,來自兩款車的爆發。
一個是樂道L90,一個是蔚來全新ES8;它們像雙引擎一樣,把蔚來從低谷直接推上了高空。
樂道L90上市三個月已經累計交付33,348臺,連續三個月霸榜純電大型SUV銷量第一。
![]()
●圖源:微博@蔚來
平均每四分鐘就有一臺L90交付出去,這個速度,在新能源史上也不多見。
它之所以火,除了性價比,更因為剛好打在了家庭用戶的心趴上。
大空間、可換電、能耗低、配置高......目前在30萬元以內能提供這種全能體驗的車不多見。
而蔚來的全新ES8,則順利撐起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10月31日,是上市的第41天,全新ES8完成了第一萬臺交付,并創下4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最快破萬紀錄。
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賣得貴,還賣得好。
蔚來副總裁馬麟在微博上說:“11月全新ES8產能還要再提70%,12月目標是月交付1.5萬臺。”
這意味著,蔚來集團內部或將出現兩款月銷破萬的高端車型。
![]()
●圖源:微博@蔚來
毫無疑問,全新ES8就是李斌“盈利方程式”的關鍵變量。
它搭載自研900V平臺、神璣NX9031芯片、SkyOS·天樞操作系統......技術堆料堪稱“旗艦中的旗艦”。
更重要的是毛利率結構被徹底重構:更高的售價、更成熟的產線、更低的電池成本,使得全新ES8成為蔚來盈利能力回升的壓艙石。
要知道,在高端新能源市場能同時做到“高價+高量”的,屈指可數。
在問界M9、理想L9、奔馳E級、奧迪A6L之外,如今蔚來全新ES8也終于上桌了。
![]()
●圖源:微博@蔚來
今年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知到,蔚來的邏輯正在發生改變:它不再執著于一味的講情懷,而是開始講效率、講盈利。
李斌曾在內部會議上多次放話:“四季度盈利,必須實現。”
與之對應的是,蔚來內部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推行CBU制度,用更精細化的方式核算成本、優化供應鏈。
總的來說,樂道L90和蔚來全新ES8,一個打市場,一個打利潤;兩款車型協同作戰,讓蔚來的產品結構第一次出現了“既賺錢又有量”的良性循環。
![]()
李斌贏回面子
此前李斌在一次用戶面對面活動上半開玩笑地說:“老被人問蔚來什么時候倒閉,也挺煩的。車主都說沒面子。”
現在看來,這句自嘲已經成了反轉的注腳。
從今年一季度凈虧損68億元,到現在月銷破4萬、產能排滿,蔚來正用一場體系化的反擊告訴市場:它不僅活著,而且活得越來越穩。
![]()
●圖源:第一財經
蔚來能“活過來”,離不開三件事:
第一,組織變革。CBU機制讓蔚來內部像“多個小公司”一樣獨立運作,效率顯著提升。過去一個車型開發周期需要兩年,現在已經壓縮到一年。
第二,產能釋放。合肥工廠從10月起全面擴招,招聘現場擠到要去食堂面試。產線節奏提升50%,全新ES8、L90、L60三款主力車型都在持續上量。
![]()
●圖源:小紅書
第三,長期投入兌現。十年600億研發投入,如今終于開花結果。SkyOS系統、神璣芯片、900V平臺等技術逐漸攤薄成本,讓蔚來從技術投入期正式進入利潤“收割期”。
更關鍵的是,這么多年來蔚來沒有走過回頭路。
當同行們在增程、混動賽道廝殺時,李斌仍然堅持純電路線。
過去幾年間,這種堅持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固執;但在純電滲透率突破58%、快速擠壓混動市場的今天,他似乎成了最正確的那一個。
換電體系、BaaS電池租用模式、高速換電網絡——這些年不斷被質疑燒錢的項目,已經成為蔚來的差異化護城河。
很多人最初認識蔚來,就是因為它的換電。截至10月26日,蔚來換電已經突破9000萬次,平均每0.86秒就有一臺車從換電站滿電出發。
![]()
●圖源:微博@蔚來
全國超3400座換電站、9縱11橫高速網絡、550座城市互聯,這是任何一家新勢力都無法在短期復制的體系壁壘。
且在蔚來的硬件護城河之外,還有信任紅利。
蔚來一直把用戶關系當作品牌的基石。NIO Day不像發布會,更像一場家宴;車主不是客戶,而是共創者。
這種長期共建的用戶文化,讓蔚來在低谷期仍然保留了最忠誠的一批用戶。
而這批人,正成為品牌反彈的第一波傳播勢能。
可以這么說,蔚來的反轉不是偶然,而是所有長期主義者最希望看到的那種結果——時間終于站在了自己這一邊。
![]()
盈利的最后一公里
當然,李斌的“拐點”還未徹底完成。
四季度蔚來的目標是月交5萬、季度15萬,實現首次盈利。
這意味著毛利率至少要恢復到16%~17%,而成本和交付必須同步優化。
“多交付一臺,今年盈利的概率就增加一點。”李斌在內部會議上如此說。
從財務角度來看,蔚來的“盈利方程”主要靠三股力量:
其一,銷量爬坡帶來規模效應;其二,高端車型提升平均單價;其三,技術自研降低成本、攤薄費用。
而這三股力量如今正在同時發力。
![]()
●圖源:微博@蔚來
產能擴張后,樂道L90與全新ES8的單車毛利率均較年初提升約5個百分點;換電網絡投入的量變開始帶來質變;而蔚來內部的控費行動也讓費用率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相比之下,理想在2023年實現首次盈利時年銷量為37.6萬輛,蔚來如今距離這個門檻已經不遠了。
更重要的是,蔚來的盈利不靠“裁員+砍研發”,而是通過體系效率提升來實現。這個差異,決定了蔚來的長期韌性。
可以說蔚來的未來,不僅在銷量表上,也在組織體內。
當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賣了多少輛車時,李斌可能已經在想“怎樣成為一家真正賺錢的高端新能源公司”了。
![]()
熬過寒冬
2019年,蔚來虧損110億元,被戲稱為“最危險的新勢力”;2023年,它虧得更少但依舊徘徊在生死邊緣;2025年,它終于交出了銷量與信心雙高的答卷。
李斌曾說:“規模上來了,研發的芯片、技術創新才能分攤成本。”如今這句話正在變成現實。
從“蔚三萬”到“蔚四萬”,從被問候倒閉到產能排滿,蔚來走過了屬于自己的“U型復蘇曲線”。
雖然接下來的路仍舊艱難,但它至少已經走出了最黑暗的那一段。
在這個行業里,沒有哪一家車企能永遠領先,也沒有哪一家會一直被低估。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些真正相信時間、相信技術、相信用戶的公司,總能在周期里等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而此時的蔚來,正在前往盈利的路上。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