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夯實茶產業根基,近日,秀山縣鐘靈鎮搶抓冬季管護關鍵期,通過技術指導、精準服務、示范帶動,推動茶園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為來年茶葉提質增效筑牢基礎。
“剪口要斜切45度,每叢留3個以上健壯芽頭,開春才能發滿新梢。”在凱堡村生態茶園基地,農業技術人員黃紹華蹲在茶樹旁,向茶農演示修剪技巧。他手中的《茶園冬管技術手冊》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施肥配比、病蟲害防治等關鍵要點。
今年以來,鐘靈鎮組建“農技專家+鄉土人才”服務團隊,深入茶園開展“一對一”指導,累計解決修剪不當、肥料誤用等問題30余類,培訓茶農800余人次。
茶農陳曉芳的變化是技術賦能的生動注腳。“以前冬天茶園基本不管,畝產鮮葉不到200斤。”她笑著說,如今掌握了“松土—施肥—修剪”成套技術,自家5畝茶園去年畝產提高到350斤,收入增加近萬元。
“李大爺,這幾株茶樹枝條有炭疽病跡象,得馬上集中燒毀病枝,再噴生物農藥。”鐘靈鎮“冬管指導組”組長周宇航帶著隊員穿梭在茶園,手里的記錄表詳細記錄著每戶茶農的管護進度和問題。
該鎮將全鎮茶園劃分為8個片區,實行“干部包片、技術人員包戶”責任制,建立“問題收集—專家會診—現場解決”閉環機制,累計整改施肥過量、排水不暢等問題120余個。
在技術專班推動下,全鎮茶園管護效率顯著提升。目前,冬季修剪、有機肥施用等核心工序已完成80%,預計12月底前全面收官。
“往年冬管要到春節后才結束,今年進度快、質量高,來年春茶上市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凱堡村茶農合作社負責人信心滿滿。
作為當地支柱產業,鐘靈鎮茶園年產值超6000萬元,帶動1200余戶農戶增收。今年通過冬管提質,預計明年鮮茶產量將增長15%,優質茶比例提升至60%以上。
“我們不僅要讓茶葉‘長得好’,更要‘賣得好’。”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冬管成果,打造“鐘靈云霧芽”區域品牌,拓展電商銷售渠道,讓生態茶園成為群眾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石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