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棵古鐵堅杉上常年棲息著數十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這‘一樹蒼鷺’帶來的震撼。”11月1日,在紫陽縣高橋鎮裴壩村游玩的湖北游客劉發嶸說。
近年來,蒼鷺與村民和諧共生的畫面成為裴壩村亮眼的“生態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打卡”。
![]()
黃志順攝
裴壩村黨支部書記梁明山說:“這里環境好,且食源豐富,是蒼鷺理想的棲息地。”
在裴壩村,保護蒼鷺已成為當地村民的自覺行動。為了給蒼鷺營造安靜的棲息環境,村里專門劃定了生態保護區域,嚴禁在古樹周邊大聲喧嘩、燃放鞭炮。村民還自發組成護鳥隊,定期巡邏檢查古樹生長情況和蒼鷺活動狀態,一旦發現異常便及時上報。“以前,偶爾會有小孩用彈弓打鳥窩。現在,家長會主動教育孩子要保護蒼鷺,游客來了也會自覺遵守規定。”護鳥隊隊員王富貴說。
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紫陽縣給出的答案是:立足生態資源,因村施策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在煥古鎮東河村高標準茶園里,茶農李巧玲忙著采摘最后一撥秋茶。“我們茶園采用生態種植模式,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種出來的茶1斤能賣到幾百元。”李巧玲說,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東河村大力發展茶產業,建成茶園4000畝,培育生產加工企業(作坊)11家,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茶葉產業不僅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還吸引了不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與煥古鎮相隔不遠的蒿坪鎮同樣在生態與發展的融合中找到了新路徑。該鎮依托富硒資源和自然條件,著力發展以茶葉、蔬菜、瓜果等為主的特色農業,并通過“支部+基地+農戶”等模式,打造“千畝茶海”“富硒蓮藕種植園區”等產業帶。此外,當地還將庭院美與農民富結合,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等,培育農家樂、特色餐飲店等業態,既美化鄉村又增加群眾收入。
位于蒿坪鎮的硒谷生態康養園里,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綠樹紅花相映成趣,不少老人在這里散步、下棋。“這里空氣好、環境美,還有專業的康養服務,住在這里比在家里還舒服。”西安游客鄧桂榮說。蒿坪鎮通過行業協會組織5個村的20多家農家樂開發“荷香宴”“紫陽味道”兩大品類,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就餐、休閑、康養、購買農產品,有效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生態旅游的蓬勃發展,讓紫陽縣的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縣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修建了寬敞平坦的旅游公路,并完善了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其中,蒿坪村不僅建起了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公廁等設施,還對部分村民的房屋進行統一改造,打造了一批具有陜南特色的民宿。“現在,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游客也多了,每到節假日,光民宿一項我家就能收入上千元。”村民周平娃高興地說。
近年來,紫陽縣立足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基礎狀況,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從片區組團、生態賦能、“黨建+產業”等多個維度,推動各村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紫陽縣還建立了城鄉人才交流機制,選派城市優秀教師、醫生到農村服務,組織農村致富帶頭人到城市學習培訓,促進城鄉人才雙向流動。
在生態保護與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紫陽縣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紫陽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如紫陽民歌等。為了讓這些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紫陽縣將傳統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例如,在裴壩村,村里定期舉辦紫陽民歌表演,游客可以一邊欣賞民歌,一邊品嘗當地的特色茶點;在蒿坪鎮,硒谷生態康養園里開設了紫陽茶歌培訓班,游客在康養的同時,還能學習紫陽茶歌;在高橋鎮蘭草村,從春季插秧、夏季捕魚到秋季收割,當地的主題文旅活動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前來體驗……
從人與蒼鷺和諧共生的生態景觀,到因村施策,鄉鎮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再到城鄉巨變,村民生活越來越好,當下的紫陽縣正以生態為筆,不斷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城鄉融合發展的美好新圖景。
紫陽縣委書記向德剛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綠色為基,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力爭讓紫陽縣的山更青、水更秀、人民更幸福。”
![]()
![]()
請關注安康交通廣播視頻號
![]()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中配圖、文字等均來源于網絡,并已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平臺刪除;如未告知,視為版權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湯小珊
責編:童慧
終審:張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