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業專家來到山西農村,偶然發現了一種極為珍貴的農作物種子。
然而這樣的種子在當地人眼中都是不值錢的“劣等品”,根本沒人愿意種。
可有一位大爺卻因為孫子喜歡,硬生生堅持種了幾十年。
那么如今這個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作物種子,到底怎么樣了?
2020年臘月,山西翼城縣中衛鄉石佛村的土炕邊,七十多歲的劉懷智抓了一把圓滾滾的玉米粒,倒進鐵鍋。
鍋蓋一扣,火苗舔著鍋底,不到五分鐘,“砰砰”聲連成一片。
揭開蓋子,白花花的爆米花堆得冒尖,個頭大、顏色白,孫子伸手就抓。劉懷智笑瞇瞇地說:“這玉米傳了三代,就為哄娃。”
![]()
就在前一天,全國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隊的專家進了村。
他們挨家問種子,村民都搖頭:家常菜自己留種,沒啥稀罕的。
有人順嘴提了一句:“劉懷智那老倌還在種個‘廢玉米’,一畝才二百斤。”專家耳朵一動,立馬找上門。
![]()
劉懷智端出玉米穗,籽粒小巧、金黃,像一顆顆玻璃珠。專家掂了掂,帶回幾十粒。
實驗室一測,爆花率99%,幾乎沒啞粒;爆開后像小傘,體積是普通爆裂玉米的1.5倍。
產量雖低,可這品質,市面上買不到。專家當場拍板:這不是廢玉米,是國寶級種質資源。
![]()
石佛村的山地薄,種玉米就指望畝產。普通品種一年兩茬,畝產800斤,夠換化肥農藥還有剩。
劉懷智的玉米呢?一畝200斤,刨去種子工時,純賠本。年輕人都改種高產品種,老人也勸:“老劉,換了吧,種這玩意圖啥?”
劉懷智不吭聲,照樣每年留一兩分溝壩地。
地選在山頂或坡角,離最近的普通玉米三百米開外。風吹不到,花粉串不了,品種才沒混。
他種玉米不為賣糧,就為過年給娃做爆米花,順便留個念想——爺爺當年就是這么干的。
其實這玉米有不少硬核優點,山里常年干,它照長;早霜來晚,它不怕。
![]()
土里沒肥,它也能結穗;整個生長期不用打藥,蟲子啃不動那層硬殼。
收下來放屋里,一年365天不生蟲。普通玉米放仨月就得篩一遍。
這些優點,村民看不上,畢竟地就那么幾畝,誰舍得拿去種“環保玉米”?于是全村就剩劉懷智一人堅守,硬是把這品種續了百年。
![]()
專家把玉米帶回北京,剝開籽粒一看:圓球形,角質層厚得像盔甲,胚乳擠得滿滿當當。
加熱試驗,99%的籽粒炸裂,炸開后形狀統一、口感脆。砸成碎塊再試,照樣能爆——這在爆裂玉米里絕了。
除了爆米花,這玉米還能磨糝子、煮粥、蒸窩頭。
![]()
蛋白質、膳食纖維比普通玉米高,煮出來香味足。
專家算了筆賬:如果開發成零農藥爆米花原料,市場價能賣到普通玉米的五倍。
2021年,珍珠玉米正式入選全國十大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名字也從“劉懷智家老玉米”變成了“珍珠玉米”。一字之差,身份翻天。
![]()
寶貝歸寶貝,想大面積種,麻煩接踵而來。
第一道坎播種深度,種淺一厘米,表層土一干,種子就蔫;種深一厘米,苗拱不出來。
專家試了半年,定下規矩:2到3厘米,誤差不能超5毫米。
![]()
第二道坎光溫水,珍珠玉米愛曬太陽,每天少于八小時就徒長;溫度超35度,花粉活力歸零。
拔節到灌漿,水少了籽粒癟,水多了根爛掉。山里好說,平原地帶得靠滴灌、遮陽網。
第三道坎——隔離,花粉隨風跑,幾公里外都能串。山里靠地形擋,平地咋辦?300米隔離意味著浪費大片地,農民不干。
![]()
專家想出三招:海南加代、網棚隔離、基因編輯。
2022年5月,1000粒種子飛到海南。一年三季,等于把時間壓成原來的三分之一。
種子繁夠數,年底運回山西,在黃圖梯田試種20畝。
![]()
收成那天,穗子雖矮,籽粒卻擠得滿滿,金黃透亮。畝產還是200斤,但專家說:這是第一步。
網棚隔離已經開始試,鋼架大棚裹上防蟲網,花粉進不去,品種保得住。
成本高,但能集中連片種。
![]()
基因編輯也在實驗室排隊,科學家想關掉“串粉基因”,讓珍珠玉米跟普通玉米肩并肩種也不變異。一旦成功,隔離距離就能降到零。
高產選育同步進行,從現有植株里挑穗大、籽多、抗倒的,連續選幾年,畝產有望沖到400斤。農
民看到收益,才肯把地騰出來。
![]()
第三次種質普查跑了三年,全國收了50多萬份樣本。
珍珠玉米只是其中一粒。每一粒背后,可能都站著一個劉懷智——用最土的辦法,守住最珍貴的基因。
農業不是只看眼前,遇上極端天氣,高產品種扛不住,珍珠玉米這類“老古董”能頂上。它們抗旱、抗病、不打藥,省下的農藥化肥就是真金白銀。
![]()
將來,珍珠玉米可能進超市,包裝上寫“零農藥爆米花專用”。
也可能磨成粉,賣給寶媽做嬰兒輔食。
農民多種一畝,多賺幾千塊。消費者吃得放心,環境少受污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