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雖然在最初的回復中,貝特電子悉數回應了監管層的質疑,并堅決否認存在拼湊上市的動機,但在貝特電子于2024年8月終止IPO審核后,外界還是將其上市受阻的根本原因歸咎于“拼湊上市”的解釋未能得到監管層的認可。如今,隨著張騰夫、王建瑋二人被罰,當年貝特電子IPO的鎩羽之因,似乎除了“拼湊上市”的爭議之外,也多了另一種可能。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姚 毅@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在來自于國聯民生的一資深保薦代表人——金亞平因違規炒股在一個多月前剛遭證監會嚴懲罰沒超千萬而引發業內熱議后(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民生證券一資深保代違規炒股遭證監會嚴懲罰沒超千萬元!入行十七余年,違規行為貫穿從業始終,還曾因IPO持續督導未勤勉盡責被通報批評》),日前,又有兩名來自于國聯民生的保薦代表人因投行項目執業的履職違規問題,被監管層追責。
據叩叩財經獲悉,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10月下旬,深交所悄然對兩名注冊保薦代表人——張騰夫、王建瑋予以自律處罰的追責。
張騰夫、王建瑋二人和金亞平一樣皆來自于國聯民生。
這也是自2025年9月23日,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正式整合投行業務并總體遷移至國聯民生后,深交所對合并后的國聯民生有關投行從業人員因對上市發行項目的保薦不力而做出的首例懲處。
目前,深交所尚未正式公布上述兩名保薦代表人因何被罰的具體細節。
“張騰夫、王建瑋被深交所處以自律監管措施,或與東莞市貝特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特電子’)IPO有關”,有接近于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
公開信息顯示,貝特電子主要從事電力電子保護元件及相關配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主要產品有電力熔斷器、電子熔斷器、自恢復保險絲、一次性熱熔斷體及可復位溫控器等。
2023年6月27日,在彼時還尚未與國聯證券合并的民生證券保薦之下,貝特電子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IPO申請并獲得受理。
最初的上市審核也一切如常。
在2024年1月22日順利完成了深交所的首輪問詢回復后,2024年2月2日,深交所又對貝特電子發去了第二輪上市審核問詢函。
但足足耗時半年多時間,貝特電子不僅未能順利完成深交所的這第二輪上市審核問詢,更是直接以一紙終止IPO審核的決定為自己這耗時一年有余的上市之旅畫下了一個遺憾的句號。
對于彼時貝特電子IPO的鎩羽,外界自然也眾說紛紜,其中不乏諸多揣測。
畢竟,從貝特電子的財務數據上看,其還是具備足夠沖刺創業板上市的實力。
據貝特電子向深交所遞交的有關上市申請材料顯示,在其IPO報告期的2021年至2023年中,其營業收入分別為4.49億、5.61億和6.27億,三年間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8.19%。而在此期間,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048.34萬元、6721.57萬元和8279.17 萬元,復合增長率更是達到了64.80%。
即便2024年以來在IPO“強監管”的政策下,滬深交易所相繼抬高上市的門檻,按照2024年4月底,深交所新修訂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要求,申報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需滿足的標準之一從“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 萬元”修訂為“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 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但貝特電子表面上看也是完全滿足相關上市條件的。
不過在貝特電子該次IPO的審核過程中,有關其“拼湊上市”的質疑一直伴隨其始終。
原來,在2022年時,貝特電子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出現超過120%的驚人增長背后,則是和其在IPO前的一樁資產并購案有關。
2021年9月,貝特電子以5.50元/股的價格發行946萬股,用于置換相關人員所持有的東莞市博鉞電子有限公司(下稱“東莞博鉞”)合計41.625%股權,上述股權置換后,貝特電子合計持有東莞博鉞51.12%股權,將其成功控股并表。
僅2022年,東莞博鉞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就分別為1.70億元、4318.15萬元,占貝特電子同期營收和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30%和47.85%。
對于上述并購行徑,深交所也在上市審核問詢中要求“貝特電子說明是否存在股權代持,主營業務變化及切入新能源領域的過程”,并解釋“選擇2021年9月收購股權的原因,是否存在共同開發客戶、共用供應商或銷售渠道的情形,收購東莞博鉞股權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收購價格是否公允“,同時還質疑“東莞博鉞被收購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可持續,利潤的主要來源,是否存在拼湊上市的情形”。
雖然在最初的回復中,貝特電子悉數回應了上述監管層的質疑,并堅決否認存在拼湊上市的動機,但在貝特電子于2024年8月終止IPO審核后,外界還是將其上市受阻的根本原因歸咎于“拼湊上市”的解釋未能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如今,隨著張騰夫、王建瑋二人被罰,當年貝特電子IPO的鎩羽之因,似乎除了“拼湊上市”的爭議之外,也多了另一種可能。
為貝特電子此次創業板IPO保駕護航的簽字保薦代表人正是張騰夫、王建瑋。
“從身為項目保薦代表人張騰夫、王建瑋二人被追責的結果上看,貝特電子在此前IPO的過程中很可能還涉及到信息披露上的一些違規。”上述投行人士認為。
1)IPO失利后,曲線上市再告敗!
![]()
貝特電子IPO的告敗,到底與其“拼湊上市”的質疑有無關聯,或許在深交所正式公布張騰夫、王建瑋二人違規細節之前,難有定論,但貝特電子彼時向監管層提交的相關解釋,應是未能讓其最終洗脫有關嫌疑的。
在2024年初,貝特電子回復深交所有關其是否存在收購東莞博鉞是為拼湊上市時,其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否認了“拼湊上市”的認定。
貝特電子稱,從主觀方面,其早在2016年7月8日,就因看好并認可東莞博鉞行業未來發展及技術積累,已通過增資的方式成為東莞博鉞的股東,持有其 10.00%的股權。而雙方在增資入股溝通過程中已就后續收購東莞博鉞控股權達成一致意向并簽署協議。
貝特電子也繼續補充稱,對東莞博鉞的收購具有商業考量而非單純以IPO為目的。
從客觀方面,貝特電子對“拼湊上市”的說法給出最有力的反擊證據則是,“剔除東莞博鉞后貝特電子的“財務數據仍符合發行、上市等條件”。
據叩叩財經獲悉,恰恰就是這一曾被貝特電子認為最有力的“證據”,最后或卻成為了壓垮其IPO的稻草之一。
據貝特電子在2024年初向深交所的審核回復稱,剔除東莞博鉞后,貝特電子在2020年至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2780.46萬元、 2565.11 萬元和 4707.02 萬元;營業收入分別為3.13億、4.02億元和3.91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達到 3 億元。
按照彼時創業板IPO的申報條件,貝特電子選擇的上市標準為“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
這么看,在剔除東莞博鉞帶來的有關利潤之后,貝特電子的確也是滿足創業板的上市“門檻”的。
但在2024年4月,隨著深交所對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修訂,貝特電子之前選擇的創業板上市標準則從“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提升至“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
這一門檻的大幅提升,就直接讓此前貝特電子反駁“拼湊上市”的最有力證明反而成為了“把柄”。
據貝特電子披露,在2023年中,東莞博鉞的營業收入約為1.82億,凈利潤為4488.05萬元。
以貝特電子持有東莞博鉞51.12%的股權測算,在2023年中,東莞博鉞對貝特電子的凈利潤貢獻將超過2294.29萬元。
貝特電子在2023年中的扣非凈利潤為8279.17萬。
也即是說,按照2024年4月之后創業板實施的新的上市標準,貝特電子在剔除收購而來的東莞博鉞帶來的利潤影響外,其“最近一年凈利潤”很可能將低于6000萬元,從而很大可能將不再符合創業板的上市基本條件。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A股市場受阻,終止IPO之后的貝特電子卻意外地成為了并購市場的香餑餑。
2025年3月13日,在貝特電子IPO僅僅終止半年多時間后,已在創業板上市的揚杰科技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貝特電子控制權。
在此后近四個月的推進過程中,盡管歷經多輪溝通,但是交易各方仍未達成一致。于是在2025年7月3日,揚杰科技發布公告,在宣布終止原定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貝特電子的事項,轉而推進純現金收購計劃,擬繼續磋商收購貝特電子。
兩個月后的2025年9月11日晚間,揚杰科技發布了一份令業內愕然的收購計劃——公司擬支付現金購買貝特電子100%股權,交易價格高達22.18億元。
這是一個超過市場預期的收購價格。
因為這一價格的估值已經遠超貝特電子在一年前剛被叫停的IPO。
據貝特電子此前創業板的IPO計劃顯示,其欲發行不超過3253.3334萬股以募集5.5億資金,按照這一上市發行計劃,貝特電子在上市前原股東持有的9760萬股的總估值則在16.5億。
顯然,如果貝特電子的股東最終按照揚杰科技給出的價格轉讓相關股權,其不僅可以直接套現離場,還可能獲得比IPO上市更高更為穩定的收益。
但最終,貝特電子竟還是“婉拒”了揚杰科技的收購。
2025年10月23日,揚杰科技稱收到貝特電子主要股東聯合簽署的《關于終止轉讓本人持有的東莞市貝特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通知書》,通知書中明確,在交易推進過程中,雙方在業務類型、管理方式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對于貝特電子的未來經營理念和管理思路也產生了較多分歧。基于上述情況貝特電子相關股東經慎重考慮后,決定終止向揚杰科技轉讓其持有的全部貝特電子股份,并希望揚杰科技同意友好終止《關于東莞市貝特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的履行,且不向其及協議其他方追究違約責任。
“揚杰科技收購貝特電子一案失敗的背后是否也因牽扯到其前次IPO的有關遺留問題,目前還未有可知,但在此時意外終止,不得不讓人與之產生聯想。”上述投行人士坦言,“因為深交所對張騰夫、王建瑋二人的追責則正好就在次日的2025年10月24日落地的”。
2)國聯民生保薦代表人接連受罰
![]()
作為曾為貝特電子IPO保駕護航的保薦代表人,張騰夫、王建瑋應算是國聯民生中中生代從業人員的代表人物。
二人皆是在民生證券中開啟自己的券商從業生涯并一步一步成長至今的。
雖然張騰夫、王建瑋二人成為保薦代表人的執業年限皆不算長,但在保薦貝特電子之前,都已經有成功護送企業上市的案例在前。
據叩叩財經獲悉,張騰夫于2021年前后才注冊成為保薦代表人,但在2025年6月,其擔任保薦代表人的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就已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王建瑋的從業經歷較張騰夫稍豐富,其在2016年入職民生證券后,于2019年注冊成為保薦代表人。
2021年5月掛牌上市完成IPO的廣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王建瑋的手筆。
在張騰夫、王建瑋二人被深交所追責后,近半個月來,就已有4名曾來自國聯民生的保薦代表人遭到監管層的處罰了。
2025年10月21日,浙江證監局官網公示《關于對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紹忠、鐘德頌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該決定書顯示,民生證券作為維康藥業IPO持續督導機構,在持續督導過程中,存在兩項違規行為。
其一,未充分關注在建工程延期異常情況,核查程序不充分。
其二,在出具維康藥業2023年度持續督導文件過程中,核查結論不夠謹慎,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存在缺陷。
民生證券旗下兩名保薦代表人任紹忠、鐘德頌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據此,浙江證監局決定對民生證券、任紹忠、鐘德頌出具警示函。
除了上述四人因投行執業能力的履職盡責問題遭到監管層問責外,在一個多月前,民生證券還爆出了一資深保薦代表人違規炒股遭罰的“丑聞”。
2025年9月26日晚間,證監會在其官網一口氣發布了四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公開宣布對四名證券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的行為進行嚴懲。
自然人金亞平便是其中一份行政處罰的當事人。
據相關處罰決定書稱,此前,證監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的有關規定,對金亞平作為證券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如今,相關案件經過調查和申辯,已辦理終結。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結合違法行為跨越新舊《證券法》適用的特別情形,依據《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證監會決定:“沒收金亞平違法所得500.495419萬元,并處以500.495419萬元的罰款”,共計罰沒1000余萬元。
雖然金亞平并不是當日因“違規買賣股票”受罰的四名證券從業人員中違規情形最嚴重,遭到處罰力度最大者,一名名為展翔的證券公司從業人員,不僅因此被罰沒資金高達1.59億元,還被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但金亞平卻是四人中,違規買賣股票時間最長,且身份較為特殊的一員。
證監會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并未披露金亞平等人的具體身份信息,僅稱其為證券公司從業人員。
據叩叩財經獲悉,這名因違規炒股被罰沒千萬的券商從業人員金亞平,實則正是民生證券此前最為資深的保薦代表人之一,也是上述違規的四人中,唯一一名目前仍在券商任職的從業人員。
作為一名保薦代表人,金亞平在業內也并非寂寂無名之輩。
據一名接近于民生證券的知情人士透露,金亞平畢業于南京大學,早在2008年6月就進入了民生證券開始從事一般證券業務,到如今,其在民生證券已履職長達17年之久,成為了目前民生證券投行部門的元老級人物,而早在2010年5月,金亞平的保薦代表人資格就正式被證監會核準。
證監會稱,金亞平身為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其從2008年3月至2024年10月,使用他人證券賬戶違規持有、買賣多只股票。
金亞平最初于2008年2月底進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管”)開始其證券從業經歷的。
不過在長城資管僅僅工作不到兩個月,金亞平便順利進入了民生證券。
也即是說,從當年金亞平剛進入到證券行業,其便一直持續利用他人賬戶“違規炒股”,幾乎貫穿了其整個券商的從業過程。
早在200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其第四十三條就明確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為前款所列人員時,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須依法轉讓”。
不過據叩叩財經獲悉,目前,在金亞平被證監會以違規炒股一案嚴懲后不久,雖尚未從國聯民生離職,但其保薦代表人的注冊資格也已被取消,其執業登記類別已變更為了“一般證券業務”。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