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這句振聾發聵的箴言,穿越一個多世紀的風云變幻,依然在中華大地回響。2025 年 11 月 12 日,我們將迎來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 160 周年紀念日。
![]()
在這個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的特殊時刻,回望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重溫他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所作出的不朽貢獻,無疑是對這位時代偉人最深情的緬懷,更是對其精神遺產最有力的傳承。
![]()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1866 年 11 月 12 日,先生誕生于廣東香山翠亨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年少時,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列強的侵略欺凌以及底層民眾的苦難生活,心中早早埋下了救亡圖存的種子。1879 年,13 歲的孫中山隨母前往檀香山,在那里接受了西方新式教育,開闊了眼界,也深刻認識到中西方的差距,萌發了改造中國的志向。此后,他輾轉于國內外,一邊鉆研西方政治、經濟、法律等知識,一邊積極聯絡愛國志士,醞釀反清革命。
![]()
1894 年,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的口號,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標志著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正式開端。在興中會的影響下,各地革命團體紛紛涌現,革命力量不斷壯大。
![]()
1905 年,孫中山先生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確立了 “三民主義”—— 民族、民權、民生的革命綱領,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同盟會的成立,使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有組織、有綱領、有領導的新階段。
![]()
為了實現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目標,孫中山先生先后領導了十次武裝起義。從 1895 年的廣州起義到 1911 年的黃花崗起義,每一次起義都凝聚著先生的心血與智慧,每一次失敗都沒有動搖他的革命信念。
![]()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國,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終結,開啟了中國近代民主共和的新紀元。這一偉大成就,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對亞洲乃至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戰亂頻仍的混亂局面。面對挫折與困境,孫中山先生沒有退縮,他先后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繼續為維護民主共和、反對封建復辟而不懈奮斗。
![]()
在革命實踐中,先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與時俱進地完善自己的思想理論。晚年,他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行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為中國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1925 年 3 月 12 日,孫中山先生因積勞成疾,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仍念念不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句遺言成為激勵無數革命者繼續前行的精神動力。
![]()
孫中山先生的思想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三民主義” 作為先生思想的核心,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民生幸福的迫切愿望。民族主義主張反對滿清貴族的統治,反對列強的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民權主義倡導建立民主共和國,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實現主權在民;民生主義提出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解決貧富差距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雖然 “三民主義” 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革命綱領,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
除了 “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和主張。在國家建設方面,他撰寫了《建國方略》,描繪了中國近代化的宏偉藍圖,包括修建鐵路、港口、水利設施,發展工業、農業、商業等,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鑒。
![]()
在外交方面,先生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倡導民族平等、世界大同,體現了他的國際視野和博大胸懷。在教育方面,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主張普及教育,培養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學精神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
孫中山先生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感情,體現在他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堅定決心。在國家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帶領中國人民反抗封建壓迫和外來侵略,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是激勵我們維護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
先生的創新精神,體現在他敢于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積極吸收西方先進文化,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思想和主張,這種創新精神,對于我們今天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先生的奮斗精神,體現在他為實現革命理想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體現在他 “愈挫愈勇、再接再厲” 的革命氣概,這種奮斗精神,激勵著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永不言棄。
![]()
在海峽兩岸關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孫中山先生的精神更是連接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先生畢生追求國家統一,反對分裂,他的 “國家統一” 思想,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價值追求。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遺愿。緬懷孫中山先生,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和統一思想,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共同努力。
![]()
如今,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 “建國方略” 中的許多藍圖,已經成為現實。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日益提升。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們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精神,以先生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 孫中山先生的這句名言,不僅是他一生的寫照,更是我們前進的號角。在孫中山先生誕辰 160 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銘記先生的豐功偉績,傳承先生的精神遺產,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到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相信在孫中山先生精神的指引下,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