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解讀上海中山醫院的創立歷程時,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
20世紀30年代,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表面上燈紅酒綠、繁華喧囂,內里卻潛藏著諸多問題,醫療衛生領域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上海人口已達三百多萬,堪稱世界上人口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可在醫療資源的配置上,卻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醫院大多由外國人在租界設立,這些醫院收費高昂,普通百姓面對病痛,往往只能望“院”興嘆,國人亟需一所能服務大眾的大型公立醫院。
![]()
1931年1月17日下午,上海銀行公會里氣氛熱烈,一場影響深遠的“上海中山醫院發起人會議”在此召開。時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行長孔祥熙主持會議,孫中山之子孫科,以及滬上政、學、商、醫各界名流王一亭、劉鴻生、余日章、王曉籟、趙晉卿、史量才等27人齊聚一堂。
在這次會議上,一個改變上海乃至中國醫療衛生格局的計劃悄然萌芽——創建中國人自己管理的大型公立醫院,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醫院定名為上海中山醫院。
然而,理想雖美好,現實卻很骨感。彼時的國民政府財政緊張,根本無力承擔建醫院的巨額費用,資金問題猶如一座大山,橫亙在眾人面前。
但困難并沒有阻擋先驅者們前進的步伐。僅僅一周之后,1月24日,“上海中山醫院籌備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十幾個委員們圍坐在一起,絞盡腦汁,最終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籌款辦法——建立籌款小分隊。
![]()
他們列出了50多個籌款小隊的隊長名單,每個募捐小分隊的隊長和副隊長都是當時上海灘上赫赫有名的商政大腕或社會名流,如唐紹儀、張群、錢新之、朱家驊、劉鴻生、榮宗敬、陸伯鴻、史量才、王伯元、張嘯林、杜月笙等。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僅僅擬定名單遠遠不夠,籌款工作困難重重,不使點策略、加點壓力,很難推動下去。
于是,他們決定,在春節過后,正月十五之前,舉辦一場特殊的晚宴,一場為上海中山醫院籌錢的“鴻門宴”。
![]()
1931年2月28日晚,上海銀行公會熱鬧非凡。財政部長孔祥熙、鐵道部長孫科、衛生部長劉瑞恒三人做東,邀請了三十多位各界名流參加晚宴。據《申報》報道,現場“濟濟一堂、頗極一時之盛”。
從到場的來賓名單便可看出這場晚宴的分量之重,上海灘華界的政商達人、黑白兩道的大佬幾乎都到齊了。這場晚宴,名義上是宴請,實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籌款動員會。
晚宴上,精彩的“表演”輪番上演。
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張群率先發言,他感慨道:“上海灘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中外人口加起來多達三百多萬,堪稱世界人口最密集之地。上海各方面都很出色,可唯獨醫院數量不足,老百姓生病后常常無處就醫,實在是一大憾事。可惜政府財政緊張,無力解決這一難題……”一番話,道出了上海醫療資源匱乏的現狀,也引發了在場眾人的共鳴。
緊接著,中央大學校長朱家驊登場,他言辭懇切,捶胸頓足地說道:“放眼世界各國,哪一所大學醫學院沒有附屬醫院呢?可我們堂堂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卻偏偏沒有自己的附屬醫院。這讓我們的醫學生到何處去實習?又如何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朱家驊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急切,也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建立一所附屬醫院對于醫學教育的重要性。
原北洋政府總理唐紹儀也發表了講話,他指出:“辦醫學事業,那是需要大量資金的。如今物價飛漲,建醫院所需的費用更是高得驚人。依我看,建造中山醫院至少需要150萬塊大洋。”唐紹儀的話,讓在場的人意識到建院資金的巨大缺口,也讓大家感受到了籌款的緊迫性。
![]()
就在這時,臺下的顏福慶坐不住了。
顏福慶,這位上海中山醫院最重要的創建者,畢業于耶魯大學,對國內外的醫療狀況有著深刻的了解。他站起身來,沉穩地說道:
“唐老所言極是,辦醫院確實需要大量資金。但以現在的建設標準來看,唐老給出的數字還遠遠不夠。美國人的醫院我見得多了,按照每張床投入至少4000美刀來計算,中山醫院設計規模為300張床,作為國內最大的公立醫院,造價至少要120萬美刀,換算成大洋,那可是600萬塊啊!”
顏福慶的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晚宴現場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讓眾人對建院資金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最后,衛生部長劉瑞恒上臺講話,他一臉悲憤地說道:
“前幾日,我與幾位外國友人交談,他們竟說中國人不會辦醫院,也不舍得捐錢辦醫院。我當時就嚴詞駁斥了他們,告訴他們中國人有骨氣、有愛心,一定會齊心協力打破這種偏見。現在,請顏福慶兄把募捐任務冊發給在座各位,讓我們一起為建設上海中山醫院貢獻自己的力量!”劉瑞恒的話語充滿了激情與斗志,點燃了在場眾人的熱情。
《申報》報道,晚宴的最后,“捐冊分送各隊長,盡歡而散”。
![]()
此后的六年里,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中山醫院籌備委員會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募集資金,逐漸積累起了足夠的建院資金。
1935年6月,中山醫院正式動工興建。
在建設過程中,諸多感人的故事不斷上演。基泰建筑公司出于對中國人自建醫院的支持,免去了設計費;上海水泥廠及中國水泥公司慷慨贈送建造所需的水泥;財政部稅務科也積極配合,免征水泥稅;恒大洋行捐贈衛生器具,為醫院建設添磚加瓦。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共同為中山醫院的建設貢獻著力量。
![]()
![]()
1937年4月1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楓林橋邊,熱鬧非凡,中國醫務界迎來了一場盛大的盛會。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衛生署長劉瑞恒、教育部次長段錫朋、駐美大使王正廷、財政部次長徐堪、淞滬警備司令部司令楊虎、中央銀行副總裁陳行、銀行公會秘書長林康侯、中華醫學會會長朱恒璧、上海市各界名流和中華醫學會會員數千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上海中山醫院的開幕。
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靄齡為中山醫院揭幕剪彩,標志著這所凝聚著無數人心血的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
當時,中山醫院實際開放病床300張,這里成為醫學教育家顏福慶理想中的“上海醫事中心”的起點,也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提供了重要的教學基地。
上海中山醫院的創立,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誕生,凝聚了眾多仁人志士的心血與努力,展現了中國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勇于探索的精神。
從發起倡議到籌集資金,再到建成開業,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先驅者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如今,上海中山醫院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在肝臟外科、器官移植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為無數患者帶來了健康與希望,也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繼續書寫著輝煌的篇章。
寫在后面
去年在Rednote發表了這段歷史的簡單概況,很多讀者留言醫院創始人顏福慶醫生晚年的一系列事情。眾說紛紜,我也查詢了很多資料,看了其他作者寫的文章。當時,一張照片突如其來,我頓時心情五味雜陳。
那個十年特殊時期,84高齡的顏福慶的命運陡起波折。下一期想好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一位中國醫學教育的拓荒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