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下):北漢英武帝劉繼元
8.北漢睿宗劉鈞
北漢睿宗劉鈞(926——968),原名劉承鈞,漢世祖劉旻次子,北漢第二位皇帝,954年—968年在位。
![]()
劉承鈞性格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后周廣順元年(951年),劉承鈞的父親劉旻登基稱帝,建立北漢,任命其子劉承鈞為太原尹。
北漢乾祐七年(954年),劉旻去世,劉承鈞為遼國冊封為帝之后繼位,不改年號,改名劉鈞。上表于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劉鈞繼位后,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郭無為為相,并減少南侵,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并不像其父對遼那樣恭敬,以致在位后期遼的援助漸少。
劉鈞于957年改元天會。天會十二年(968年)劉鈞病逝,享年四十三歲,廟號睿宗,劉鈞的外甥同時也是其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9.北漢少主劉繼恩
北漢少主劉繼恩(10世紀?-968年),本姓薛,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劉旻外孫,睿宗劉鈞外甥、養子,史稱“少主”。
![]()
其母劉氏為劉旻之女,因此劉鈞是他的舅父;其父薛釗,本來只是士兵,早年娶劉旻之女,劉旻之兄劉知遠發跡后,薛釗就很難見到其妻,因此很不快樂,有一天乘著酒意求見,竟拿刀刺傷其妻,薛釗后來因此自盡。當時劉繼恩年紀還小,劉旻因為劉鈞無子,遂命劉鈞收養劉繼恩。
劉繼恩在劉鈞在位時任太原尹,然而他本人資質平庸,劉鈞生前也曾向郭無為說過劉繼恩不是濟世之才。北漢天會十二年(968年)劉鈞病逝,劉繼恩繼位,仍以天會為年號,不久就將郭無為的權力架空。兩個月后,劉繼恩于酒宴后被供奉官侯霸榮刺殺,死后無謚號及廟號,史家習稱其為少主。
10.北漢英武帝劉繼元
北漢英武帝劉繼元(10世紀?-992年),本姓何,五代時期北漢君主,世祖劉旻外孫,睿宗劉鈞外甥、養子。
(1)生平
劉繼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漢建立者劉崇的女兒,先嫁薛釗,生子繼恩,后嫁何氏,生繼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劉承均(劉崇之子)的養子。天會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漢睿宗劉承均因宋軍壓境,國勢日窘憂憤而死,劉繼恩即位。
同年九月,劉繼恩被侯霸榮殺死,劉繼元當了北漢皇帝。當時十國僅存南漢、北漢、南唐、吳越,其中南唐、吳越已向北宋稱臣。只有北漢靠著遼的支持繼續與北宋抗衡。
當時北漢雖危在旦夕,但內部傾軋卻有增無減。劉繼元即位不久,就聽信馬峰讒言,殺死大將鄭進,又寵信宦官衛德貴,解除吐渾軍統帥衛儔的軍職,調任遼州刺史。吐渾軍數千人不服,請求收回成命,劉繼元堅執不允。后來聽說衛儔背地里發牢騷,怕他搞兵變,就派人將他殺掉。
大將李隱為衛儔抱不平,衛德貴便鼓動劉繼元把李隱送到嵐州管制,不久又把李隱殺死。吐渾軍是北漢軍隊的主力,統帥被殺,軍心瓦解,劉繼元實際在自毀長城。
天會十三年(公元969年)春,宋太祖親自率兵下河東(今山西太原)攻取北漢,擊退遼援兵,修筑長堤,引汾水灌晉陽城(今太原南郊古城營一帶)。北漢堅守危城,至閏五月,晉陽南城被水沖壞,大水涌進城內。宰相郭無為妄圖降宋,被劉繼元處死。北漢軍民終于設障堵住水口。當時天熱多雨,宋軍住在草地里,多患腹瀉病,契丹又增兵來支援北漢,宋太祖只得下令退兵,丟棄糧餉茶絹無數,皆為北漢所獲。
廣運六年(979年)正月,宋太宗消滅了泉州和吳越的割據勢力之后,便集中兵力,御駕親征北漢,分派潘美等率領數十萬大軍,分四路會攻太原。劉繼元急忙派兒子劉讓到契丹作人質,乞求援兵。三月十六日,宋將郭進在石嶺關(今山西陽曲縣東北)大破遼援軍,遼將耶律敵烈敗死,遼兵損失一萬多人。從此遼軍不敢南下,使北漢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四月,宋太宗自鎮州(今河北正定縣)進兵,攻破隆州(今祁縣東觀鎮),親自到太原城下督戰。
在宋軍猛烈圍攻之下,五月一日,晉陽城西南的羊馬城首先陷落,北漢宣徽使范超、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先后出降。四日,宋太宗親自起草詔書,勸喻劉繼元投降,承諾“當保富貴”;已經致仕家居的馬峰也進宮勸降。劉繼元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派人把降表送給宋太宗。
六日的凌晨,宋太宗率領諸將領在太原城北連城臺上舉行受降儀式。劉繼元率領官屬身著白衣紗帽在臺下俯伏請罪。宋太宗當即封劉繼元為特進、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賜給京師甲第一區,每年都優加賞賜。于是,劉繼元樂不思蜀,悠游歲月,于淳化二年(991年)壽終正寢。
![]()
(2)北宋滅漢之戰 ①戰略布局
宋統一南方后,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太祖趙匡胤遺志,決意攻滅北漢。鑒于太祖曾三次率軍往攻北漢,皆因遼軍南援而敗,遂制定圍城打援、先退遼軍、后取太原的方略。繼而組建飛山軍,加緊練兵,并命晉(治今山西臨汾)、潞(治上黨,今山西長治)、邢(治龍岡,今河北邢臺)、洺(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鎮(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冀(治信都,今河北冀縣)等州,制造兵器及攻城戰具,儲備糧草,做攻戰準備。
②戰事進程
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太宗親率大軍征北漢。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統領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桂州觀察使曹翰、彰信節度使劉遇等,分別從四面進圍太原。命云州觀察使郭進為石嶺關都部署;扼守石嶺關(今山西陌曲東北關城);命孟玄喆為鎮州駐泊兵馬都鈐轄,守鎮州,分別待擊從北、東兩面救援北漢之遼軍。
命河北轉運使侯陟、陜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分掌太原東、西路轉運事。同時遣將分兵攻隆(今山西祁縣東南)、盂(治今山西盂縣)、汾(治隰城,今山西汾陽)、沁(治今山西沁源)、嵐(治宜芳,今山西嵐縣北之嵐城)等州,割裂北漢軍,以孤立太原。
③分兵合擊
十五日,太宗從東京(今河南開封)出發,主力經鎮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關)分兵西進,直趨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聞訊,急遣使赴遼求援。遼景宗耶律賢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統,冀王耶律敵烈為監軍,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兵馳援。又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悖、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補以本路兵南下增援。
三月十六日,遼東路援軍日夜兼程至石嶺關,阻于大澗,時宋郭進部已布陣待戰。耶律敵烈不待后軍至,即領前鋒軍渡澗,末及過半,郭進率騎兵突然出擊,斬殺耶律敵烈等五將,殲萬余人。及耶律斜軫率后軍至,弓弩齊放,救耶律沙脫身,領余眾倉皇退走。未幾,遼北路援軍亦被宋軍擊退。
④大獲全勝
宋軍打援獲勝,繼乘勢攻取外圍。至四月,相繼攻克盂縣、隆州、嵐州等地,又破北漢鷹揚軍及岢嵐軍,使太原陷于孤立。
北漢主驚懼,復遣使赴遼,被宋軍俘殺;潛師出擊,亦被宋軍擊敗,遂固守孤城,不敢出戰。二十二日,宋太宗至太原,集兵四面圍城。二十四日凌晨,親臨城西督戰,數十萬將士以弓弩輪番向城內發射矢石。五月初一,攻破城西南護圍羊馬城,北漢宣徽使范超、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等先后出降。劉繼元在外無援軍,內無兵力抵抗的困境中,于初六投降,北漢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