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親情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而和我們最親近的就是父親和母親了。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親”這個稱謂代表著責任感和安全感。
古時人們一般都稱呼父親為“爹爹”,而現在稱呼為“爸爸”,這兩個有何不同呢?
![]()
很多人可能都以為“爸爸”這個稱呼是從外國傳來的,是近代社會才出現的稱呼,其實并非如此。“爸”這個字出現于漢末時期,流傳至今未曾改變其意思。
百科全書《廣雅》對于“爸爸”同樣有釋義:“爸,父也”。
清代的經學家王念孫著作的《廣雅疏證》里也有講:“爸者,父聲之轉”,意思就是“爸爸”就是從父親這個稱呼轉換過來的。
拆開來看,“爸”字上面是“父”字,下面是“巴”字。“巴”字在甲骨文里,是一條蛇昂首張口的字形,表示蛇想吃東西,引申出“巴望,期望”之意。
而因為蛇會纏繞攀附東西,所以“巴”字也引申出“攀附依靠”之意,父親也是孩子所依靠的對象,所以古人就把“父”和“巴”字結合到一起,組成了新的“爸”字。
![]()
爹的稱謂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廣雅》里有講:“爹 ,父也”。
而宋代編纂的《廣韻》一書中也有講:“爹,羌人呼父也”。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稱呼,后來傳入中原地區。
拆開來看,“爹”字上面是“父”字,下面是“多”字,父當然就是父親的意思,多就是多子寓意。
在古時,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就會有很多孩子,并且在那個時代十分重視子嗣的繁衍,希望多子多福,所以一般都會將稱父親稱為“爹”。
由此可見,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完全考慮到了“父親”這個角色的深刻意義,在我們看來簡單的漢字,但其背后蘊含了深刻的精神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