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國將領曹浩森晚年在臺灣的房間中,一位拜訪者曾見他獨坐書房,手中不停摩挲著一枚早已失效的西北軍徽章。這位出自江西都昌、先后留學日本振武學校與陸軍大學的軍人,曾是馮玉祥老西北軍麾下運籌帷幄的總參謀長,最終卻選擇站在了蔣介石一邊。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之后,這位已經看過太多人間冷暖的老將不知最后時刻心情是如何的呢。
![]()
風起西北
曹浩森與西北軍的緣分始于1925年。
當時孫中山先生逝世后,曹浩森經過江西軍閥李烈鈞的推薦,他受到了馮玉祥的盛情邀請出任西北邊防督辦公署參謀處處長,后來因為才能出眾繼而升任參謀長。而這位早年參加過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侍衛副官的日本陸海大學畢業生,很快在西北軍中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
1926年馮玉祥赴蘇聯考察期間,西方列強策動“討赤盟軍”五路大軍進攻馮玉祥部。此時初擔大任的曹浩森指揮國民軍撤退至南口,構筑工事頑強抵抗三個多月,雖然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退,但這場戰役有效鉗制了北洋軍閥兵力,為北伐軍的進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
在五原誓師后,西北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曹浩森被任命為總參謀長,也一度成為西北軍中僅次于馮玉祥的二號人物。
棄馮投蔣
馮玉祥后來選擇了蔣介石,但是二人的蜜月期很短暫,隨著蔣介石與馮玉祥關系惡化,曹浩森面臨著人生最重要的抉擇。
蔣介石早已注意到這位軍事才能出眾的將領,老蔣先后試圖通過任命他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江西省建設廳廳長等方式進行拉攏,但曹浩森念及與馮玉祥的舊情,兩次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
![]()
1929年,當曹浩森隨馮玉祥赴太原與閻錫山商議反蔣事宜時,閻錫山竟將馮玉祥軟禁于五臺山。擔心自身安危的曹浩森選擇了“溜之大吉,跑到了南京避難”。此時蔣介石非但沒有為難他,反而任命他為軍政部陸軍署署長,自此,曹浩森正式歸入蔣介石麾下。
曹浩森作為受過系統軍事教育的將領,他非常明確的認識到蔣介石所掌控的南京政府顯然比西北軍這類地方軍閥提供了更穩定的軍政平臺。
![]()
老蔣當年是玩過股票的,他的投資一向追求超高回報。這一次曹浩森立場的轉變,很快讓蔣介石獲得了豐厚回報。當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的部隊一度處于劣勢時,曹浩森在軍事會議上提出了“迅速進攻”、“重點突擊”的戰略戰術。
曹浩森憑借對西北軍將領的深入了解,針對宋哲元、孫良誠等舊部制定了精準的應對策略,幫助蔣系部隊很快占據了主動權。最有意思的是,曹浩森還成功說服了孫連仲等西北軍將領歸順蔣介石,進一步瓦解了反蔣聯盟的勢力。
![]()
封疆大吏
在追隨老蔣之后,曹浩森的角色也逐漸從軍事智囊擴展到封疆大吏。他自1931年起歷任軍政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等職,執掌軍政部長達十五年之久。
1942年,曹浩森回到家鄉江西,出任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主政江西期間,他提出“樹立政治風氣、提高工作效率、督導地方自治”三大任務,積極維護地方教育,曾急電蔣介石制止國立中正大學遷址,為江西高等教育保留火種;他還發動“一縣一機”募捐活動,籌得法幣兩千余萬元支援抗戰。
![]()
曹浩森在主政江西期間,他一直以“文王政治”而自居,號稱自己從來沒有處決一人,更為難得的是他拒絕提拔親屬,這倒是跟民國時期那些手握重權之人大為不同。
1949年,曹浩森再一次追隨蔣介石前往臺灣,三年后他因胃癌在臺北逝世。回望曹浩森的一生,他從西北軍的智囊核心,轉變為蔣介石倚重的軍政大員,其人生軌跡折射出民國時期職業軍人在理想與現實、忠誠之間的不同選擇和掙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