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學良,很多人會想起他“東北易幟”的果斷,也會嘆息他西安事變后半生軟禁的遺憾。可很少有人細想,當年蔣介石被他軟禁近兩周,惱羞成怒到極點,最后卻沒下殺手,這事背后,有人在蔣介石面前硬頂著壓力保了他——張學良心里,其實比誰都清楚這份情。
要講明白這事,得先回到1936年西安事變剛結束的時候。當時張學良和楊虎城扣下蔣介石,逼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全國都炸了鍋。后來在中共調解下,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卻堅持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身邊人都勸他“這一去就是羊入虎口”,可他說“我做事我負責”,還是上了飛機。
剛到南京,蔣介石的火氣就壓不住了。軍統的人已經在機場等著,想直接把張學良關起來審,蔣介石雖然沒立刻答應,但心里早把“嚴懲”兩個字記在了賬本上。畢竟作為國民政府領袖,被自己的部下軟禁,這在任何時候都是奇恥大辱。身邊的黃埔系將領都勸“殺一儆百,不然以后沒人聽您的”,尤其是軍政部長何應欽,他不光私下提議,還公開主張武力討伐,推動軍事委員會通過了“討伐令”,任命劉峙當討逆軍總司令,甚至計劃轟炸西安,想借“救蔣”的名義把事鬧大,順便除掉張學良。
這時候第一個站出來硬保張學良的,是宋美齡。她跟張學良的關系一直不錯,早年張學良去南京,宋美齡常陪他出席活動,兩人算是朋友。蔣介石回來后,宋美齡直接跟他攤牌:“漢卿扣你,是為了抗日,不是為了奪權。你要是殺了他,東北軍肯定會反,西北亂了,日本人趁機進來,你怎么收場?”見蔣介石沒松口,她甚至放了狠話:“你要是敢動漢卿一根手指頭,我就跟你沒完,大不了咱們一起下地獄!”
宋子文的態度更堅決,他可是張學良的“擔保人”。西安事變時,最早去西安談判的不是宋子文,是蔣介石的顧問端納,12月14日就先去了;宋子文第一次到西安是12月17日,第二次則是12月20日陪著宋美齡一起去的。就是這次談判,他當著張學良的面承諾“我以個人信譽保證,放蔣之后,絕不會讓你受任何傷害”。回到南京后,蔣介石要處理張學良,宋子文直接找到他拍桌子:“你要是說話不算數,以后誰還敢跟你合作?”甚至放話“你要是動漢卿,我就把談判時的細節全說出去,讓大家看看誰不講理”——那時候宋子文握著財政和外交實權,蔣介石也不能完全不顧他的意見。
還有孔祥熙,雖然沒像宋家兄妹那樣直接硬頂,但也從旁幫著勸說。當時他是行政院長,跟蔣介石說的話很實在:“現在全國都盯著這事,殺了張學良,老百姓會說您記仇、不抗日,日本人正好借題發揮。更關鍵的是,東北軍現在控制著西北部分財政樞紐,殺了漢卿要是逼得東北軍嘩變,抗戰軍費都沒法籌措。不如先把他軟禁起來,既解了氣,又能穩住東北軍,還能落個‘寬宏大量’的名聲”。這番話正好說到蔣介石心坎里——他確實怕殺了張學良后,東北軍四分五裂,西北局勢失控,到時候抗日的攤子更難收拾。
![]()
張學良自己心里也門兒清。他剛到南京,先被安置在北極閣宋子文公館,12月31日軍事法庭審判后,才被轉移到雞鳴寺軟禁。這段時間里,宋美齡沒偷偷派人送信,而是直接托人帶話:“你放心,有我在,沒人能傷你”;宋子文也借著探望的名義去公館見他,說“我答應你的事肯定做到,你先忍忍,以后總會有機會出去的”。后來他被轉到浙江奉化軟禁,宋美齡還常讓人給他帶東西,有時是幾本書,有時是他愛吃的點心,甚至在蔣介石面前幫他爭取到“可以散步、看報”的待遇。
其實蔣介石不是沒想過殺張學良。1937年抗戰爆發后,有人又提“張學良留在世上是隱患”,蔣介石也動過心思,可每次都被宋美齡攔住。她跟蔣介石說“現在抗戰正是用人的時候,殺了漢卿,東北軍將士寒了心,誰還愿意替你打仗?”直到1949年蔣介石退到臺灣,把張學良也帶了過去,宋美齡還是沒忘了他,常去探望,偶爾還會跟他聊起當年西安的事。
后來張學良在1990年的口述歷史里提到這段經歷,說得很直白:“要是沒有宋夫人和宋子文先生,我可能活不到西安事變后的第二年”。他心里清楚,蔣介石沒殺他,表面是顧全大局,實際上是宋家兄妹在背后硬撐著,不然以蔣介石的脾氣,絕不會輕易饒過他。
現在再看這段歷史,有人說張學良是“幸運的”,有人說宋家兄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不管怎么說,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能有人為了一句承諾和一份情誼,保住一條性命,這本身就藏著亂世里難得的溫度。你覺得,要是當年沒有宋家兄妹的力保,張學良的結局會是怎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