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0日上午,河南永城陳官莊。
槍聲稀了,炮聲停了。
一個穿著士兵棉襖的中年男人,蹲在地窖里,渾身發(fā)抖。
外面,他的師長周藩正舉著白旗走向解放軍陣地,準備替他去投降。
這個躲在地窖里的男人,是國民黨第十三兵團司令——李彌。
好家伙,淮海戰(zhàn)役打了66天,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擊斃,黃維被俘,黃百韜自盡……
唯獨這個李彌,活著跑了出去。
01
李彌這個人,打仗不咋地,但有一個本事——算賬。
每次打仗前,他不光想怎么贏,還提前想好怎么輸,輸了怎么跑,跑到哪兒去,跟上司怎么交代。
1948年11月,淮海戰(zhàn)役開始。
當時徐州「剿總」有三個主力兵團:邱清泉的第二兵團、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
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在碾莊被圍了。
杜聿明急了,下令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去救。
邱清泉磨磨蹭蹭不想去。
李彌更絕——他接到命令后,表面答應,轉頭跟手下說:「這次撤退就看誰跑得快,我們要繞過其他兵團,走到他們前面去!」
說白了,李彌壓根沒打算救黃百韜,他只想保住自己的部隊。
11月7日,黃百韜在碾莊苦等援軍。
李彌的部隊本來離碾莊只有一天路程,結果李彌用一天時間就跑回了徐州。
好家伙,黃百韜在前面被圍,李彌在后面光速撤退。
黃百韜氣得在電報里罵:「陽奉陰違!」
罵有啥用?
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黃百韜自盡。
李彌躲在徐州,啥事沒有。
02
但李彌的好日子沒過多久。
12月初,杜聿明決定放棄徐州,帶著三個兵團往南撤。
結果走到一半,蔣介石空投了一封親筆信,讓他們改道去救黃維兵團。
杜聿明一看,這不是找死嗎?
但校長的命令不敢不聽。
于是三個兵團調頭,結果12月4日,全被華東野戰(zhàn)軍包圍在陳官莊一帶。
這下完了。
陳官莊方圓不到十公里,三個兵團加起來三十多萬人,擠在這么小的地方。
糧食不夠,彈藥不夠,天上飛機空投,大半都飄到解放軍陣地上去了。
更要命的是,空投的糧食根本不夠分。
邱清泉的第二兵團離機場近,搶到的多。
李彌的第十三兵團離得遠,基本搶不到啥。
杜聿明在回憶錄里寫:「空投場收集起來的糧食為數(shù)甚少,各部官兵如同餓狼一樣到處奔跑,沖擊搶糧。特別是李彌十三兵團方面,無糧可搶,怨聲鼎沸。」
李彌氣炸了。
他跟手下說:「杜聿明這是要我們當炮灰!」
從那時候起,李彌就開始琢磨怎么跑了。
03
1949年1月6日下午,解放軍對陳官莊發(fā)起總攻。
槍炮聲震天響,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
1月7日,李彌的兵團司令部駐地青龍集被攻占,主力被殲。
李彌帶著殘部逃到邱清泉兵團防區(qū)——永城縣陳官莊地區(qū)。
這時候邱清泉也快撐不住了。
1月9日晚上,杜聿明把邱清泉、李彌叫來開會。
杜聿明說:「各部隊已混亂,無法維持到明天,只有當晚分頭突圍?!?/p>
說白了,就是各找各媽,各回各家了。
散會后,三個人各自逃命去了。
李彌逃到第九軍第三師師長周藩的指揮所——周樓。
這個周樓,是個土圍子,還算堅固。
李彌想在這兒躲一躲,看看能不能等到天黑再跑。
04
但解放軍的動作太快了。
1月10日拂曉,解放軍的炮聲又響了。
周樓被團團圍住。
上午,解放軍派人送來勸降信,大意是:「你們已經(jīng)被包圍,投降是唯一出路,主官必須出來。」
周藩看了看李彌。
李彌臉都白了。
讓他這個兵團司令去投降?
那不是要命嗎?
周藩說:「司令,現(xiàn)在只有兩個辦法,要么投降,要么拖到天黑突圍。」
李彌說:「拖!先拖著!」
于是周藩讓人給解放軍回了封信,說需要時間考慮。
解放軍沒同意,又派人來催:「立刻放下武器投降,主官一定要出來,否則就攻擊。」
周樓里的人都慌了。
這時候有個副官說:「司令,要不您換身衣服?」
李彌眼睛一亮:「對!對!」
他趕緊讓人找來士兵的棉衣和皮鞋,換上,把自己打扮成傷兵。
然后對周藩說:「周師長,我要去找杜副總司令商量對策,你先穩(wěn)住他們!」
周藩一愣,明白了。
這是要讓他頂缸啊。
![]()
05
下午三點,解放軍又來催了。
周藩知道拖不下去了。
他看著李彌,李彌躲在地窖里,眼巴巴地望著他。
「司令,我出去吧?!怪芊f。
李彌一聽,眼淚都下來了:「周師長!你是我的大恩人?。∧惴判?,我要是能活著出去,一定照顧好你的妻兒老?。 ?/p>
說著說著,李彌放聲大哭起來:「我不能死?。∥宜啦坏冒?!」
周藩嘆了口氣:「司令,您別哭了,我出去。但您得晚點走,等我出去以后,天黑了您再跑?!?/p>
李彌使勁點頭:「好好好!謝謝謝謝!」
下午四點,周藩掛起白旗,走出周樓,向解放軍投降。
李彌躲在地窖里,等到天快黑了,帶著三個隨從,趁亂溜了出去。
臨走前,他還不斷哀求周藩的副官:「千萬別說我在這兒!千萬別說!」
就這樣,李彌扔下幾萬士兵,一個人跑了。
06
1月10日夜里,李彌帶著三個隨從,摸黑往東跑。
陳官莊到處都是潰兵,到處都是尸體,到處都是槍聲。
李彌分不清哪里是國民黨軍,哪里是解放軍。
他裝成傷兵,一瘸一拐地走。
遇到國民黨軍,不理他。
遇到解放軍,也不理他——滿地都是傷兵,誰管你一個?
就這樣走了一夜。
1月11日凌晨,李彌跑到了蕭縣高莊村南邊。
累得不行了,四個人坐在路邊喘氣。
這時候,遠處走來一個年輕人,也穿著國民黨軍服,瘦得皮包骨頭,走路一步一磨蹭。
李彌眼睛一轉,上前搭話。
年輕人叫汪新安,原來是國民黨的士兵,淮海戰(zhàn)役中被解放軍俘虜了,剛被釋放,準備回安徽碭山縣汪闞莊村老家。
李彌一聽,心里有數(shù)了。
汪闞莊離李莊火車站很近,如果能到那兒,就能坐火車逃走了。
于是李彌也編了個瞎話,說自己也是剛被釋放的上海兵,準備去李莊坐火車回家。
「那咱們一起走吧!」汪新安說。
李彌求之不得。
一路上,李彌對汪新安特別好,把身上僅剩的美國牛肉干和餅干都給他吃。
汪新安感動得不行。
李彌邊走邊打聽,知道了汪新安家里還有個堂兄叫汪濤,是國民黨的軍官。
好家伙,這可是關鍵人物!
李彌心里暗喜,決定先去汪新安家里躲一躲。
兩人走走歇歇,1月12日夜里,終于到了汪闞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