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年)春,天京被湘軍圍攻甚急,按照忠王李秀成與遠征西北的陳得才、賴文光的約定,陳得才、賴文光率領(lǐng)遠征西北的太平軍20萬人,日夜兼程從漢中、關(guān)中分批南下回京勤王。
當陳得才、賴文光等人率部行至湖北境內(nèi)時,天京已經(jīng)在7月19日了被湘軍攻陷。
時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奉命負責攔截回京勤王的西北太平軍,蒙古騎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從河南一路追殺太平軍入湖北,終于在霍山、英山一帶攔住了太平軍。
由于天京陷落,幼天王生死不明的原因,原本就士氣低落的這20萬太平軍瞬間就沒了斗志,紛紛考慮自己未來的出路。
在僧格林沁的強大攻心術(shù)之下,原英王陳玉成麾下悍將馬融和當即放下武器,率領(lǐng)7萬部下向僧格林沁主動投降。
因為馬融和是軍中宿將,他放下武器投降以后,范立川、甘懷德便劫持了統(tǒng)帥祜王藍成春,帶著11萬人向僧格林沁請降。
扶王陳得才見勢不妙,為免被俘受辱,當即選擇了服毒自盡。
20萬西北太平軍只有遵王賴文光所率的4000人從湖北逃到了兩淮,與正在這一帶活動的張宗禹、任化邦所率的捻軍會合在一處。
太平軍在與捻軍兵合一處以后,經(jīng)賴文光提議,賴文光、張宗禹、任化邦聯(lián)手將太平軍、捻軍整編在一起,組建起新太平軍,繼續(xù)舉著太平天國的大旗與清軍作戰(zhàn)。
賴文光按照太平天國的體制,冊封張宗禹為梁王,任化邦為魯王,張禹爵為幼沃王,整個新太平軍以騎兵為主,機動作戰(zhàn)性特別強。這支新組建的太平軍在賴文光等人的帶領(lǐng)下,很快就在戰(zhàn)場上見證了自己的實力。
![]()
這時的僧格林沁已經(jīng)奉命率部進入太平軍活動的山東、河南等地。同治四年(1865年)初,賴文光等人率領(lǐng)的太平軍,利用自己機動靈活的作戰(zhàn)策略,在山東、河南的大平原上來回奔走,終于把死死咬住太平軍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拖得精疲力竭。
當賴文光率部再回到河南魯山一帶時,見時機成熟的他經(jīng)與張宗禹、任化邦商議后,決定在此地打一次埋伏,狠狠的教訓教訓僧格林沁一回。
這是新太平軍與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的首次大規(guī)模之戰(zhàn),為了打好這一仗,賴文光等人做了充足的準備。
賴文光深如僧格林沁這個人的狂妄,因為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剿滅過太平天國北伐軍,再加上他在霍山一戰(zhàn)中完滅了興旺一時的太平天國20萬的西北遠征軍,此時就連僧格林沁自己都認為,只要他率部追上新太平軍,自己就可以滅此朝食迅速搞定賴文光等人。
賴文光就是利用僧格林沁的這個心理,當他把大股蒙古馬隊誘至魯山一處背靠小河一帶時,佯裝不敵的太平軍就再也沒有后退,他們在梁王張宗禹的帶領(lǐng)下,返身去迎戰(zhàn)蒙古馬隊。
雙方在此血戰(zhàn)一個時辰以后,在高處觀戰(zhàn)的賴文光見大平軍漸呈不敵之時,突然高高舉起手中的軍旗搖了搖。
早已等待多時魯王任化邦見到賴文光的旗號以后,當即引精銳的騎兵從兩側(cè)殺來。
任化邦,人稱“小項羽”,是新太平軍第一悍將,其胯下馬掌中刀一向無敵。
![]()
任化邦率騎兵殺入陣中以后,就迅速挽回了張宗禹在戰(zhàn)場上的頹勢。僧格林沁見狀,當即命麾下悍將護年統(tǒng)領(lǐng)恒齡前去迎戰(zhàn)任化邦。
自恃悍勇、不知死活的恒齡沖至任化邦面前,二話沒說,舉起雙刀就向任化邦狠狠砍來。
兩馬相交,只一回合,恒齡的左手刀就被任化邦磕飛,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任化邦將恒齡連人帶馬一起砍死。
副都統(tǒng)舒?zhèn)惐R娙位罘且蝗四軘常敿绰暑I(lǐng)保清、那木薩賴、碩隆等人準備群戰(zhàn)任化邦。
只聽任化邦大喝一聲,縱馬殺至舒?zhèn)惐5鸟R前,一刀就將他揮為兩段。見任化邦如此悍勇,幾個想向前比劃兩下的保清等人掉轉(zhuǎn)馬頭就跑。
僧格林沁見大勢已去,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他自己帶頭遁去。
是戰(zhàn),太平軍共斬殺清軍千余人,其中包括20幾名將領(lǐng),一戰(zhàn)就打出了自己的威風,為日后太平軍在山東曹州設(shè)伏全殲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奠定了勝利的基礎(chǔ)。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