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里員工發帖:36歲阿里P6,可能是阿里系最大年齡的P6。2022年加入公司,3年沒有晉升,年齡大可能是原罪。
本來每天踏踏實實的干活,過得挺充實。但是看著身邊同齡的“戰友”被優化,讓自己開始產生焦慮、危機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時候考慮職場下一站的可能性了。
![]()
如果現在你在大廠,特別是那些新興大廠,你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基層管理人員越來越年輕,90后、95后被輪崗、掛職、破格提拔。前不久,一位大廠朋友所在部門核心團隊社招要求社招一半為畢業3年內的“高潛”,這讓他這位35歲的“大頭兵”更焦慮了,每次說起這事臉上泛起苦笑,自嘲這年齡在大廠到了“狗都嫌棄”的階段。
他之所以有如此感觸除了團隊社招要求年輕化,還有就是前不久在和+1談績效時,+1原話:“你今年都36了,目前這個職級加上這個年紀本來就不算高潛了,再加上你過往績效也沒有高潛標簽......,那次績效不出意外B-。”這讓他瞬間產生強烈的危機感,甚至能想象到不久后被裁的畫面......。
他所在的大廠,每年年底都會對團隊進行九宮格盤點,就是把相同職級的人放一起對比,哪些放“789”,哪些放“456”,哪些放“123”,“789”代表高潛,“456”代表正常,“123”就會打上待淘汰的標簽。每次盤點,年齡是經常會被提及的因素,這個評選人年紀太大,潛力會弱。
坦白的講,目前的互聯網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壓力由外部傳遞到公司,再由公司傳遞到內部員工,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挺難的,特別是那些大齡低P(職級低)。一方面隨著組織架構的精簡瘦身,類似于阿里P7及以上崗位數量開始縮減,內部晉升難度越來越大,而且同等優秀條件下,優先考慮年輕的,HR人才盤點,這些年輕、能力強的被稱為高潛,組織的重點關注對象;另外一方面又因為年齡劣勢,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是如此,導致跳槽難度很大,即便跳槽,職級也很難對應提升,可以說這部分人群的晉升通道似乎已經被鎖死了。既然晉升無望,那么接下來面臨最大的結果就是拿大禮包被裁。
一位大廠HR總結了不同職級對應的正常年齡段,如果超過了,在領導和HR眼里,可能屬于后勁不足了。
P6/2-1/L7:30歲及以下,近兩年有向28歲靠近的趨勢。
P7/2-2/L8:35歲及以下,近兩年有向33歲靠近的趨勢。
P8/3-1/L9:40歲及以下,近兩年有向38歲靠近的趨勢,甚至部分團隊接近35歲。
P9/3-2/L10:45歲及以下,近兩年有向40-42歲的趨勢。
高潛:30歲以內能在團隊達到P7/2-2/L8的職級,再加上+1、+2領導的喜歡,這就是妥妥的高潛,意味著短時間內很可能再進一步。
綜上,對于大廠員工中的大齡人士,特別是過了35歲、40歲的低P,確實應該未雨綢繆了。一位33歲的大廠朋友這樣規劃自己的“退路”,僅供參考。
退路一,現在開始備考Gwy,等到自己35歲之前上岸(現在延長到38歲,時間更長了)。在大廠賺的錢,把房貸車、貸全還完,手中還略有積蓄。然后上岸,安穩工作到退休。
退路二,繼續在大廠卷,等自己干到40歲熬不動了。等著被裁,然后拿上一筆賠償,找個小廠接著干,積累社保年限。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