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任澤平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A股將迎來“科技牛”+“信心牛”+“水牛”行情,并斷言全球經濟、股市將呈現“東升西落”格局。這一樂觀預言在市場上引起不小反響。然而,當我們冷靜審視當前國內外經濟基本面與市場現實,不難發現這一判斷過于簡單化,甚至可能誤導投資者。
首先,所謂的“信心牛”建立在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之上值得推敲。不可否認,中國經濟確實展現出相當的韌性和復蘇勢頭,但我們必須看到復蘇背后的不平衡與不確定性。房地產市場調整尚未結束,地方債務壓力依然存在,居民消費信心恢復仍需時日,這些結構性問題不可能單純依靠“信心”就能解決。
A股市場的“科技牛”更需要理性看待,雖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確實充滿活力,但其估值水平已普遍偏高,存在明顯的泡沫風險。更重要的是,科技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尚未完全突破,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多個領域依然存在,單純的樂觀預期難以支撐可持續的“科技牛”。
至于“水牛”之說,在美聯儲持續加息、全球流動性收緊的大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空間實際上受到相當制約,大水漫灌既不現實,也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
將全球經濟格局概括為“東升西落”,是一種過于簡單化的二元對立思維,全球經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聯互通格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才是更準確的描述。
美國經濟確實面臨通脹高企、增長放緩的壓力,但其科技創新的基礎能力、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依然強大,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短期內更是不可能被動搖。與此同時,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也在積極尋求經濟轉型與技術突破。
反過來看,中國經濟雖然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全球供應鏈重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挑戰,簡單地認為西方衰落、東方崛起,既不客觀,也不利于我們準確判斷形勢。
歷史經驗表明,當市場過度依賴“信心”而忽視基本面時,往往埋下風險的種子,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無不是從過度樂觀開始,以市場崩潰告終。
當前A股市場確實存在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我們需要的是審慎樂觀,而非盲目自信,投資者應當聚焦于企業基本面和真實盈利能力,而不是被宏大敘事所迷惑。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更需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與其期待“信心牛”和“水牛”,不如扎實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強化投資者保護,這些才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
對于全球經濟,我們應當摒棄零和博弈的“東升西落”思維,而是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在開放中提升自己,在合作中實現共贏,這才是中國這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姿態。
任澤平的樂觀預言反映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美好期待,但這種期待需要建立在現實基礎上才能走得遠,投資者應當保持理性,既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也不忽視內外部風險與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波瀾起伏的市場中行穩致遠,迎來真正可持續的“牛”,而非短暫的泡沫狂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