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知曉一切,卻仍不快樂。”
——歌德《浮士德》
![]()
這一期,
我們從“浮士德的永恒不滿足”出發,
回望自己在生活中的追尋:
我們在追什么?
我們為什么不敢停下?
我們還能不能,
在一刻的寧靜里,
重新感受到“活著”的意義?
歡迎來到——
戲劇療愈第7期
「經典系列·浮士德No.7無盡的追尋」
![]()
時間:
11月2日(周日) 19:00
地點:
北京蜂巢劇場排練場
時長:
約100min
定價:
258元(老客專享)
268元(新客)
主理人
01
![]()
李靜怡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專業
孟京輝戲劇工作室青年演員
戲劇教育高級教師|苔芽療愈發起人
![]()
龐睿
英國利茲大學應用戲劇與干預碩士
話劇演員|戲劇教育高級教師
應用戲劇實踐者|日常變奏戲劇工作室發起人
本期特邀嘉賓
02
![]()
王穎
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簽約演員。
代表作品:《戀愛的犀牛》、《死水邊的美人魚》、《成都偷心》、《臭蟲》、《莎士比亞和狼》、《有天使飛過》、《金色甲殼蟲》、《浮士德》等。
01
“當代浮士德”?
我們的「意義病」
浮士德不是一個罪人,
而是一個“太想要意義”的人。
他擁有知識、地位、才華,卻仍然感到空虛;他追求更多、更快、更深——最終發現,所有“更多”都無法填滿那個“還不夠”的黑洞。
![]()
而這正是現代人共有的處境——我們不停努力、規劃、修行、內耗、更新,卻越來越難感受到滿足。
![]()
浮士德的悲劇,
不是“他墮落了”,
而是“他永遠停不下來”。
![]()
這一期,
我們不講神話,
而是在講現實的“意義病”。
![]()
永遠的焦慮
永遠的計劃
永遠的不夠
浮士德要我們抬高頭顱
直面那個被壓抑的部分——
“我其實想停下來。”
02
在呼吸中
找回“足夠”的力量
我們不講“交易”,
而講“追尋”。
參與者將在劇場中成為“現代浮士德”——
一個被時間、信息與期待推著走的人。
![]()
【在這里,我們討論……】
不滿足的循環
我們為何總覺得
“再多一點就好了”?
失去的當下
當人活成了
“目標機器”,靈魂去了哪里?
暫停的勇氣
如何在不停奔跑的世界里停下來,重新看清自己?
![]()
我們想讓參與者們
在劇場里
找到一種新的存在方式
有方向,但不被方向吞噬;
有追求,但不以結果定義自我。
![]()
浮士德一生都在奔跑,
直到他臨終那一刻,
才說出那句:
“停下來吧,這一刻真美。”
![]()
也許,
所謂救贖不是放棄追尋,
而是終于能在奔跑中——
停下來,
看清自己還在“活著”。
注:請大家穿著舒適、便于活動的衣裝與鞋襪!
??掃碼對應場次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