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利最新的三季報,看起來也有點“扛不住”了。
要說房地產市場是個江湖,那里面基本就兩大派系:一邊是民營房企,另一邊是央國企。
前兩年,民企在各種因素疊加下紛紛“爆雷”,能留下來的沒幾個,從那以后,不管土拍市場、還是銷售榜單,幾乎都成了央國企的天下。
當時的這波爆雷潮,讓不少人都認為央國企將是最后贏家時,誰曾想,這波寒潮持續到現在,已經開始了無差別襲擊了。
作為央國企,確實有它的優勢,比如背景硬、銀行認可度高,融資額度大、成本低,流動性支持也基本管夠。
但問題是,銀行能給國央企錢,卻保不了國央企的業績。
保利發展三季度報顯示,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7.82億,同比降幅驚人,高達 299.19%。
這是保利發展自2006年上市近20年來,首次交出單季度虧損的成績單。
作為“房企一哥”,保利這份成績單宣告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現在的房地產,到底有多難。
翻看保利發展近 5 年來的利潤表,2021年歸母凈利潤是273.88億,2022年是183.20億,2023年是120.67億,2024年是50.01億,今年前三季度是-7.82億。
這五年間,保利發展的凈利潤一直在跌,而且虧損幅度在持續擴大。
這走勢,像極了大嘴的股票賬戶,一路向下,毫無反彈,連個“假金叉”都沒有。
那么問題來了:背景硬、融資易的央國企,怎么就虧了呢?
答案就藏在保利這幾年的“剁手式”拿地策略里。
2021年至2023年,保利發展連續三年蟬聯“拿地冠軍”寶座,2024年位列全國第二,2025年上半年又重回第一。
四年半時間,保利發展合計新增土地總價接近5000億元。
不僅拿地規模第一,地價成本也從2021年的0.68萬元/平方米躍升至2024年的2.08萬元/平方米,三年間漲幅高達205.88%。
相比之下,同期簽約均價僅從1.605萬元/平方米升至1.80萬元/平方米,漲幅僅為12.15%
面粉價格暴漲,面包價格微漲,這種價格剪刀差直接吞噬了保利發展的利潤空間。
這就好比用魚子醬的成本做了一份雞蛋炒飯,卻只能以普通炒飯的價格賣出去。
不虧才怪!
更要命的是庫存,到今年三季度末,保利待開發面積還有4516萬平方米,在建面積4483萬平方米。
即使完全不新增土地,僅消化現有庫存就需要至少3.3年,實際周期很可能長達4-5年。
存貨方面,2024 年末存貨的規模為7986億元,而到了 2025 年的上半年末,存貨的規模仍然為 7611 億元。
半年時間,只減少了300多億,對比保利整個體量,幾乎等于沒動,簡單理解就是,就算降價賣,市場也不一定接得住。
這背后,是全國房價自2021年以來普遍跌了30%-50%的現實,在這種行情下,存貨跌價幾乎是所有房企的“通殺局”。
另外,截至今年上半年,保利在三四線城市還有 2000 萬平米的土儲,盡管這些土地多數位于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但其中有近6成還沒有開工。
在當前樓市供需嚴重失衡的背景下,這么多土地就這樣趴在賬上,既不能快速變現又在不斷的吞噬資金成本。
銀行可以給錢無限的買地,但不能給錢買房。
而另一個隱藏雷點,是合作開發模式的反噬。市場好的時候,合作是分擔風險;市場差的時候,合作方可能變“豬隊友”。
數據顯示,保利賺的利潤中,被合作方分走的比例持續攀升,從2021年的約26%升至2024年的近49%。
這意味著:保利辛辛苦苦干項目,結果近一半利潤要分給別人。更慘的是,有些合作方已經爆雷,項目卡在那里進退兩難。
大嘴想到了這兩年最火的一句話:這兩年,但凡有點上進心的都負債累累了。
自民營房企陸續爆雷后,保利是所有房企中最努力,最上進的。
但當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最努力、最上進的那個,一旦開始出現季度虧損,短期內就很難止住,畢竟慣性太大了。
除非接下來房價能穩住且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