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系AI生成
易主安徽國資委一月有余的藍黛科技(002765.SZ),在新東家主導下揮出的第一記手術刀。
11月4日晚藍黛科技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馬鞍山藍黛傳動擬將位于馬鞍山的電驅總成裝配業務相關資產及其用于持續經營前述業務所必須的相關權利和權益轉讓給立訊精密工業(馬鞍山)有限公司,轉讓對價為1.099億元(含 13%增值稅)。
藍黛科技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聚焦核心業務發展,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本次交易預計對公司損益的影響為-1300萬元。
虧損逐年擴大的馬鞍山藍黛傳動,已成為原實控人團隊履行業績承諾的顯性壓力源,也折射出國資接盤后應對行業深度調整困局、平衡短期盈利目標時的戰略考量。自重慶易主至安徽,藍黛科技的轉型焦慮雖得到一定緩解,原實控人功成身退高位離場,但其核心問題并未實質性改善,在零部件行業洗牌加速的當下,如何在競爭夾縫中做出生存抉擇,將進一步考驗新掌舵者。
資產八九折轉讓,子公司上月剛獲3000萬增資
公告顯示,藍黛科技出售的機器設備包括裝配一線、測試一線以及其他涉及檢測、運輸、辦公等。交易標的賬面原值為1.39億元,截至6月30日,已計提折舊、累計攤銷2292.9萬元,賬面凈值為1.16億元。
但上述設備的評估凈值僅1.03億元,相當于較賬面凈值打八九折。擬轉讓價格為9727萬元,在評估凈值基礎上進一步折價約5.6%。![]()
圖源:公司公告
藍黛科技強調,標的資產作為完整生產線的狀態完好、穩定運行。轉讓方已提供相關佐證文件,證明標的資產于2025年上半年平均綜合設備效益(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不低于 80%。
值得關注的是,10月藍黛科技剛對馬鞍藍黛傳動山增資3000萬元,注冊資本由1.7億增加至2億元,滿足其項目投資建設資金需求,理由為“加強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傳動業務領域的布局”。
該項目建設即為藍黛科技募投項目“新能源汽車高精密傳動齒輪及電機軸制造項目”,地址位于馬鞍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湖西南路1199號?。原計劃于2024年6月30日達產,后因德國設備采購及國際物流延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項目已正式達產。此外,馬鞍山藍黛機械于2023年5月競得馬鞍山經開區編號為“馬土讓2023-18”的工業用地(約100畝),用于項目二期產能建設,該地塊亦位于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與一期廠區形成協同布局。![]()
圖源:公司公告
即使已經部分達產,馬鞍山藍黛傳動依舊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出血”點,營收占比在4%-5%之間,但凈利潤持續虧損,2024年、2025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1738萬元,2926萬元,營業收入分別為1.47億元、1.64億元。
幾個月前,藍黛科技易主安徽國資委,原實控人團隊做出的業績承諾是2025年至2027年藍黛科技實現的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扣非凈利潤:2025年不低于8000萬元;2025年及2026年兩年合計不低于1.8億元;2025年至2027年三年合計不低于3億元。此番出售顯然是其優化資產結構、力圖提升盈利的抉擇。
“少帥”接棒一年“易幟”,兩批團隊“套現”功成身退
藍黛科技此次剝離非核心資產發生在“易主”關鍵期,本身就充滿戲劇性:被外界視為“少帥”的朱俊翰在接棒其父朱堂福、擔任藍黛科技董事長剛滿一年之際,便主導了公司控股權的轉讓,“易幟”遙遠的安徽省國資委。
朱俊翰的接任,曾被視為藍黛科技邁入 “二代掌舵” 時代的標志,他掌舵期間公司確實迎來了業績高光:2024年,受益于切入問界汽車供應鏈,以及比亞迪產能擴張帶來的大量車載觸控訂單,藍黛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5.36億元,同比增長25.93%;歸母凈利潤1.24億元、扣非凈利潤6569.79萬元,均實現大幅扭虧為盈,股價半年內上漲三倍。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繼續保持增長,實現營收27.87億元,同比增長6.62%;凈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129.27%。
但光鮮之下,其隱憂從未緩解: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賬期難題成為藍黛科技無法回避的痛點,相關問題在今年初甚至演變為行業“反內卷”的導火索。近三年,應收賬款始終是藍黛科技最大的單一資產,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達到 35.6%、40.6%、42.4%(2025 年三季度),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應收賬款規模已高達 12.8 億元。
![]()
事實上,自 2023 年切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后,藍黛科技當年二季度應收賬款便應聲大漲至 10.16 億元,同比增幅達 37.8%。10 億級的應收賬款,與 30 多億的年收入、1 億元左右的凈利潤形成巨大反差,公司現金流實則愈加脆弱,遠不及 2022 年行業紅利期的水平。
![]()
與此同時,公司雙主業模式的“雙輪失衡”局面依舊,2024年觸控顯示、動力傳動業務占比分別約49.3%、47.5%,均面臨挑戰。其中,觸控顯示業務的壓力源于行業格局的深刻變革。2018 年,藍黛科技以 7.15 億元收購新三板 “觸摸屏第一股” 臺冠科技,試圖在觸控領域搶占先機。但隨著上游面板廠陷入產能過剩、開工不足的困境,為維持開機率并保障性價比,面板廠紛紛向 “卷集成整合” 方向轉型——即便在中大尺寸領域整合觸控功能會影響良率,這一趨勢仍不可逆,直接大幅擠壓了傳統外掛式觸控模組廠商的生存空間。
同業公司中,歐菲光(002456.SZ)將重心轉回光學業務,合力泰(002217.SZ)、宇順電子(002289.SZ)等轉向 AI 算力或電子紙模組,堅守觸控主業的上市企業僅剩長信科技(300088.SZ)、星星科技(300256.SZ)和萊寶高科(002106.SZ)等少數幾家。在2021年行業高峰期,藍黛科技觸控業務營收占比一度超70%,毛利率超20%,帶動公司凈利暴增,重慶臺冠(臺冠系核心子公司)隨之大規模擴產。然而隨著疫情紅利消退及行業變化,2023年藍黛科技巨虧3.65億元。
在此背景下,藍黛科技2023年6月以7130萬元收購重慶臺冠31%股權至82%;2025年5月再以3411萬元低價收購剩余18%股權,此時重慶臺冠整體估值僅僅為1.89億元,已經較此前大幅度縮水。
直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藍黛科技(002765.SZ)“易主” 事宜獲安徽省國資委批復,公司實控人正式變更為馬鞍山市政府,至此,藍黛科技(002765.SZ)創始人團隊與臺冠科技原團隊雙雙實現主要資產的套現退出。
并且得益于“供貨問界、比亞迪”的題材話題度,藍黛科技業績起色雖不大,但股價自2024年以來暴漲超過4倍,實控人團隊在“山頂”套現。
未來兩年,處理好業績承諾問題,是原實控團隊徹底“功成身退”的最后一步,市場觀點認為,這或許是藍黛科技本次出清資產的深層原因。
在行業劇變與風險高懸下,此次資產出售會是藍黛科技涅槃重生的序曲,還是下一輪資本流轉的開始?答案仍待時間檢驗。(文 | 公司觀察,作者 | 黃田,編輯 | 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