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逼我的!”
特朗普的強硬表態近期攪動國際輿論。
在公開場合徹底撕下偽裝,將中美博弈的責任強行歸咎中方。
更直接的軍事威懾行動已經展開,3 艘美航母已密集逼近中國周邊海域。
10月17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對著鏡頭拋出了一句讓全球嘩然的話:“這次對中國加征 100% 關稅,完全是被中國逼的。”
而衛星云圖上的尋常紋路里也藏著不尋常的動向,“喬治?華盛頓” 號航母剛剛駛離日本橫須賀軍港;“尼米茲” 號從動蕩的中東海域緊急調頭;更遠處,能搭載 F-35B 隱身戰機的 “的黎波里” 號兩棲攻擊艦,正從佐世保基地緩緩駛出。
![]()
從 2025 年 4 月開始,美國對華關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反復調整,先是從 104% 一路漲到 145%,中間經過日內瓦會談降到 30%,斯德哥爾摩會談后又暫停了 24%,但始終留著 10% 的基礎關稅。
而中國每一次調整對美關稅,都是在美國先動手之后的回應。
4 月 9 日從 34% 提到 84%,面對 145% 的高額加征,才進一步上調到 125%。
現在特朗普突然說 “被中國逼的”,難免讓人疑惑,到底是誰在主動推動局勢升級?
![]()
這三艘逼近的美艦,更能看出背后的復雜心態。
“尼米茲” 號其實已經到了快退役的年紀,按照計劃明年 5 月就要退出美軍序列,這次從地中海緊急調往亞太,更像是 “趕鴨子上架”。
中東那邊,也門胡塞武裝還在頻繁攻擊美西方貨輪,美軍卻把這艘老航母派過來,顯然是想在西太平洋湊出 “三艦聯動” 的聲勢。
![]()
“喬治?華盛頓” 號的情況也沒好多少,剛完成中期大修沒多久,去年大修期間還因為艦員自殺率居高不下引發關注,現在剛歸隊就被派到一線,甲板上的作業節奏明顯比平時快了不少,連艦載機的維護周期都壓縮了。
最特殊的是 “的黎波里” 號,它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航母,而是由兩棲攻擊艦改造而來的 “閃電航母”。
這種艦艇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艦載預警機,只能靠 F-35B 的隱身性能撐場面。
![]()
現代海戰中,預警機就像艦艇的 “眼睛”,沒有它,戰機的作戰半徑和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都會大打折扣。
有軍事專家分析,“的黎波里” 號的綜合作戰能力,根本比不上中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遼寧艦能搭載殲 - 15 艦載機和預警直升機,山東艦在雷達系統和甲板調度上還有升級,單論對海空目標的探測與打擊效率,“的黎波里” 號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美軍明明知道這些短板,卻還是堅持把三艘艦派過來,背后的邏輯其實和經貿領域的動作如出一轍。
![]()
就在特朗普拋出 “中國逼迫論” 的前一天,中美經貿團隊剛通過電話達成共識,同意盡快在馬來西亞舉行第五輪磋商,9 月的馬德里會談已經敲定了基本框架,原本大家都以為局勢會朝著緩和的方向走。
可沒想到,會談結束才 20 多天,美國就把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出臺了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 301 措施,相當于剛在談判桌前說好 “好好談”,轉身就拿起了制裁大棒。
這種 “邊談邊施壓” 的做法,其實藏著美國國內的現實考量。
![]()
2024 年是美國大選年,特朗普需要通過 “對華強硬” 的姿態鞏固支持者,尤其是 “鐵銹帶” 的選民。
這些地區的傳統制造業過去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特朗普希望通過加征關稅、展示軍事威懾,讓選民覺得他在 “保護美國利益”。
但他心里也清楚,100% 的關稅根本不可持續。
![]()
2018 年美國第一次大規模對華加征關稅時,國內物價很快就漲了起來,超市里的日用品、家電價格普遍上漲 15% 到 20%,汽車零部件成本飆升,不少依賴中國供應鏈的中小企業甚至被迫停工。
當時美國商會做過一次調查,超過 60% 的企業反對繼續加征關稅,認為這會讓美國企業失去中國市場,還會推高國內通脹。
現在特朗普重走老路,連美國國內的媒體都看不下去了。
![]()
《紐約時報》最近刊文質疑:“如果加征關稅是被中國逼迫,那過去幾年美國主動調整關稅、出臺出口管制的行為,又該怎么解釋?中國從來沒有要求美國加征關稅,反而是美國一次次打破談判共識。”
不光是媒體,美國的盟友也開始表達擔憂。
日本《朝日新聞》就發文稱,美軍在日本周邊頻繁調動航母,可能會把日本卷入不必要的沖突。
而日本橫須賀和佐世保是美軍的重要基地,每次美軍航母停靠或離港,周邊居民都會擔心 “會不會成為目標”,這次三艘艦同時行動,日本政府甚至私下向美國提出,希望提前通報行動意圖,避免引發地區緊張。
現在距離 11 月 1 日美國計劃加征 100% 關稅的日子越來越近,馬來西亞的第五輪中美經貿磋商馬上就要開啟。
特朗普的 “被逼論” 和三艘航母的動作,更像是一場為選舉服務的 “政治秀”,既想在選民面前擺出強硬姿態,又不想真的和中國徹底撕破臉。
畢竟,美國大豆、波音飛機等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很高,特朗普自己也透露,會在 10 月底的 APEC 峰會上和中方討論恢復大豆訂單的問題。
這種 “一邊施壓一邊想合作” 的矛盾心態,恰恰反映出中美之間深度交融的利益格局,對抗只會兩敗俱傷,協商才是唯一出路。
![]()
時代早就變了,靠關稅大棒和航母威懾就能讓別國屈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中國始終愿意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分歧,但絕不會在外部壓力下妥協。
對于美國來說,與其把精力放在 “秀肌肉” 和 “甩鍋” 上,不如正視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畢竟,全球經濟的穩定、供應鏈的暢通,需要的是理性對話,而不是對抗升級。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