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存在于神話中的生物“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還經常自稱是“龍的傳人”。
不過,龍雖然很帥且很強,但是我們壓根就沒見過龍啊?
我們的先祖選擇龍作為圖騰,是因為他們真的見過龍嗎?
如果龍不存在的話,那么古代的養龍官又是什么情況?
![]()
龍的起源
說到古代龍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叫“董父”,為什么一定要提到他呢?因為這個第一個嘗試“人工飼養”龍,并且成功了。
黃帝選用“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可能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在里面。
![]()
關于龍為什么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這件事,現在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當年黃帝統領著大地上的很多部族,這些部族都有屬于自己的圖騰,但是他們聯合在一起之后,就應該選出一個新的圖騰來用。
![]()
可是該選哪一個圖騰作為“主圖騰”又讓黃帝犯了難,因為選哪一個都會有人不高興。
于是黃帝索性將所有部族的圖騰全都用上,拼湊出了一個“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生物,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龍”。
![]()
這種說法雖然很“標準”,但是有點不真實,很像是后人臆造出來的故事。
而第二種說法雖然沒有第一種這個“高尚”,但是讓人感覺非常“對勁”。
第二種說法是,“龍”確實就是當時存在的一種生物,舜帝看到“龍”之后,覺得這種生物很帥,于是就用它為圖騰。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
這段話的意思是古代有個叫“飂叔安”的人,這個人的后代中,有個叫“董父”的人。
這個董父非常喜歡龍,他能知道龍想要什么,然后就喂給龍吃什么,當地的龍大多愿意跟著他。
董父靠著這項技能,被舜帝看中,讓他當了舜帝專屬的養龍官,而且這個職位世代傳承。
![]()
為了獎勵董父的兢兢業業,舜帝就賜給他一個姓,也就是“董”,之后又賜給他一個氏,也就是“眷龍氏”。
這件事不光是在《春秋》里有記載,在很多古史中都有提到這件事。也正因為此事,所以“董父”被視為中華民族“董姓”的始祖,從他這兒開始,才有了董姓。
![]()
龍的真相
《九州要紀》中記載:“董父好龍,舜遣豢龍于陶丘,為豢龍氏。”
《路史·后紀》卷十一:“當舜之時,人來效獻(獻也)龍,求能食之。高陽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賜之氏白豢龍。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龍之官。”
![]()
很明顯,龍這種生物被古人說得真真的,要是說它真不存在,那實在難以令人信服,但是咱們實在是找不到“龍”,要說它滅絕了的話,那怎么連尸骨都沒有?
所以,古人認為的“龍”,和我們認為的“龍”,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
上面的《九州要紀》中提到,董父在“定陶”養龍。
定陶至今還存在,就是現在的山東菏澤定陶區。
這個地方曾經出土過一件由蚌殼制作的“文物”,這件東西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不過,就算親眼看到了這件東西,都想不到它是“龍”。
![]()
因為這件“天下第一龍”長得并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龍,而是像另一種生物“鱷魚”。
雖然現在的山東已經沒有了鱷魚,但是考古研究顯示,山東這個地方以前更濕潤也更溫暖,這里是有鱷魚的,生活在這里的鱷魚被稱為“北方灣鱷”,古稱“鱷龍”。
![]()
雖然鱷魚與我們想象中的龍差距很大,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首先,鱷魚和龍都是“兩棲類”的動物,岸上水里都能呆,而且該說不說,鱷魚長得就比較“兇神惡煞”,一張嘴就能看見滿口利齒,確實非常嚇人。
再加上鱷魚那堅硬的皮膚以及龐大的體型,人類也不好對付它。
![]()
由于受到地球自然演變的影響,現存生物的體型都比上古時期要小一點。
舜帝見到的鱷魚雖然不至于像個怪獸,但至少也得有好幾米長,這種體型在現代已經稱得上是“巨鱷”了。
因此,在古人眼中,鱷魚的實力非常強,尤其是在水里,基本沒有能打過它的。
![]()
這種“霸主”級別的生物,自然會被古人尊崇,被古人當作圖騰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它再霸主也是動物界的霸主,人類拿捏它們還是容易的。
而且鱷魚全身都是寶,皮肉都有用,鱷魚肉更是十分好吃。
![]()
舜帝作為“人類霸主”,那就該吃鱷魚這種“動物霸主”的肉,這也就解釋了,古代為什么會有“吃龍肉”的情況發生,舜帝為什么需要有人來飼養“龍”。
如果是為了吃肉的話,那確實該養一些,要是每次吃都去野外抓,那不僅費時間,還可能費人命。
![]()
定陶雖然是董父養龍的地方,但是董父養龍的地方不止這一個。
山西聞喜縣有一個“董澤湖”,這里也與“眷龍氏”董父有關系,不管是定陶還是董澤湖,都有很多關于董父養龍的傳說。
這些傳說,更進一步證實了,古人口中的“龍”,其實就是古代“大型鱷魚”。
![]()
與龍有關的故事
古人養龍不光是為了吃,還為了玩,鱷魚雖然兇猛,但也不是不能當寵物。
傳說夏朝時有一位皇帝叫孔甲,他偶然間得到了兩條“上天賜予”的龍,而且還是一公一母。雖然孔甲平時也在吃龍肉,但是這兩條特殊的龍他肯定是舍不得吃,于是他就想把這兩條龍養起來。
![]()
孔甲聽說眷龍氏養龍很厲害,于是他就派人去找眷龍氏后人,也就是董父的后人。
但是養龍的技術終究還是沒能傳承下來,眷龍氏已經沒落了,孔甲派出去的人沒能找到。
而劉累得知孔甲需要養龍人后,便自告奮勇說自己學過養龍,可以幫孔甲養龍。
![]()
劉累確實見過眷龍氏的人,他也學過幾招養龍之法,這次自告奮勇,也是為了挽救他那逐漸沒落的家族。
劉累硬著頭皮上了之后,居然還把那兩條龍給馴服了,孔甲很高興,將劉累封為了“御龍氏”,還把豕韋(河南滑縣)封給了他。
![]()
但是,劉累學藝不精,一個不小心,把孔甲那條母龍給養死了。
劉累非常害怕,要是讓孔甲知道這件事,他肯定要給那條龍陪葬,于是他就先一步逃跑了。
據《新唐書》記載,劉累乃是劉氏先祖,漢高祖劉邦就是劉累的后人。
除此之外,范氏先祖也是劉累的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