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月,福斯曼口腔全國門店一夜鎖門,毛利高達60%,卻在短短90天倒閉230家,殊不知,早在2024年,口腔行業就有近6000家老板跑路,留下無數爛攤子。
上海一位家長剛為孩子交了2.8萬矯正費,卻發現醫生聯系不上,曾經種顆牙要一萬多,現在四千就能搞定。
從暴利神話到信任崩塌,口腔行業經歷了什么?誰該為患者的損失負責?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一夜鎖門,百萬預付打水漂
2025年開年,口腔行業倒閉潮愈演愈烈,平均每天倒閉16家診所,青島優貝、天津津樂、上海臻威這些連鎖品牌接連出事,更讓人震驚的是福斯曼口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的門店同時關門。
上海漢中路店的玻璃門上貼著告示,提醒大家有消費風險,這下患者們徹底懵了,有個上海家長為了給13歲孩子矯正牙齒,千挑萬選看中了福斯曼的主治醫生。
![]()
為什么選這家?因為醫生有公立大醫院的工作經歷,覺得靠譜,結果現在醫生聯系不上,診所也關了,還有個網友更慘,她自己和孩子都在福斯曼做矯正,陸陸續續交了快六萬塊錢。
孩子的牙套剛戴上沒多久,這就沒人管了,這種事不是一兩個,全國各地的患者群里,人越聚越多,光廣州一個城市登記的就有200多人,全國加起來受影響的人數早就超過了一千。
有的牙齒矯正只做了一半,錢也退不回來,真是進退兩難,倒霉的不只是患者,還有上班的員工,有員工說公司已經欠了他們三個多月工資了。
![]()
事情鬧大后,福斯曼老板徐志巖倒是露面了,他對外面解釋說,公司是真的沒錢了,本來春節前都談好了一筆投資,合同都簽了,結果對方臨時變卦,錢沒到賬。
公司一下子就崩了,他還說自己正在積極想辦法,解決了90%的問題,可當被問到患者交的錢能不能退時,他很直接地表示,想拿回來會非常難。
福斯曼這一倒,大家這才發現,這個看著特別賺錢的牙科行業,早就出了大問題,據統計,光是2024年,全國就有差不多6000家牙科診所關門大吉。
![]()
算下來平均每天倒閉16家,到了2025年開年,這股風非但沒停,還越刮越猛。
三重暴擊,信任崩塌致命
想當年,民營口腔跟眼鏡、白酒行業一樣,是大家公認的賺錢生意,種顆牙收一萬多塊是常事,毛利率能沖到60%,這么高的利潤,自然引來了資本瘋搶,2021年口腔行業的投融資事件近60起。
其中20多筆單筆超億元,瑞爾齒科一單就拿到2億美元融資,拿到錢的機構就瘋狂開店,2019到2022年短短四年,全國民營口腔機構數量從7.6萬家暴漲60%。
![]()
沖到12.2萬家,那會兒的診所根本不愁客源,畢竟公立牙科排隊要等仨月,大家只能花高價去民營機構,不少診所光靠種植牙業務就能年賺百萬。
但這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央視的一個調查報道,把這個行業里的不少貓膩都給抖了出來,報道里講了一個大連楊女士的故事,2024年底,楊女士吃東西硌了一下牙,牙齒有點敏感。
她覺得不是大事,就想找個診所補補,可沒想到,她前前后后跑了八家診所,竟然拿到了四種完全不一樣的治療方案,有兩家診所說,就是小問題,補一下就行,三百塊錢左右。
![]()
可另外幾家診所的說法就夸張了,有的醫生建議她把旁邊一顆好好的牙也一起做了,說是能提前預防問題,報價四千,最離譜的一家,直接說她這兩顆牙都需要做根管治療。
再套上牙冠,一套下來要五千塊,從三百到五千,同樣一顆牙,說法和價格差了十幾倍,這種把小病當大病治,故意推薦貴項目的做法,就是為了多賺錢。
除了過度醫療,虛假宣傳也是個大問題,有的診所號稱是某某名牌大學的合作單位,聽著很厲害,記者一調查,發現人家大學根本不承認。
![]()
還有的診所廣告上寫著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來坐診,實際上那個專家根本就沒來過,就是掛個名騙人,更嚇人的是安全問題,一些診所為了省錢,連麻醉科這種關鍵崗位都沒有全職醫生。
需要做手術了就臨時從外面請一個,有位網友就說,她丈夫去拔智齒,做全麻手術的時候出了意外,差點人就沒了,后來才知道做麻醉的醫生就是臨時外聘的。
當一個行業里,充滿了各種夸大病情,虛假宣傳和安全漏洞的時候,大家自然也就不敢再相信它了,患者的信任一旦沒了,這個行業也就離涼涼不遠了。
![]()
屬性失衡,醫療本質迷失
真正給這個行業致命一擊的,是2023年底國家出臺的種植牙集中采購政策,這個政策直接把種植牙的價格給打了下去,平均降價超過55%。
以前種一顆牙是一大筆收入,現在利潤大不如前,種植牙是很多民營診所最賺錢的項目,這一下等于被人斷了財路,為了活下去,診所之間只能打價格戰。
你敢賣三萬,我就敢賣兩萬八,福斯曼那個兩萬九千八的正價套餐,就比市場平均價便宜了一萬多塊,擺明了就是想用低價先把人拉進來再說,這種做法前期肯定要虧本。
![]()
就賭后面能從患者身上賺回來,可當正經賺錢的路子越來越窄,一些診所就開始動歪腦筋了,而這些歪腦筋,最終把患者的信任一點點都給弄沒了,更有意思的是,政策調控的時機很有規律。
總是在行業最瘋狂、泡沫最大的時候出手,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當醫療的商業屬性壓倒了醫療屬性,當賺錢的欲望壓倒了救死扶傷的初心。
信任崩塌就不可避免,政策干預也就順理成章,這讓我想到了教培行業,經歷了相似的路徑:資本涌入→暴利神話→過度擴張→社會不滿→政策調控→行業洗牌。
![]()
這可能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新興行業的普遍規律,當一個民生領域過度商業化,損害了民生利益時,政策干預就不可避免,這解釋了為什么口腔行業會被重拳打擊。
而一些同樣暴利的行業卻能持續,關鍵在于是否涉及民生底線,口腔行業的崩潰,表面看是政策調控的結果,深層次看是信任體系的崩塌,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醫療屬性與商業屬性的嚴重失衡。
重建之路,回歸醫者仁心
雖說倒閉潮洶涌,但牙科生意并不是徹底沒救了,畢竟需求擺在那,我國口腔患病率超90%,但就診率只有10%,65歲以上老人缺牙率超80%。
![]()
兒童齲齒率達50%,現在不少機構開始往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走,那邊公立牙科資源少,民營機構能提供"當天接診、一周種牙"的服務,客單價3500到4500元正好符合政策限價,反而能穩住客流。
現在很多診所用上3D打印做牙冠,成本能降30%,AI正畸設計系統還能減少醫生一半工作量,效率提上去了,成本也下來了。
![]()
關鍵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接入醫保,靠正規收費吸引客人,不再依賴高價和預付費套路,牙科行業的"苦日子",其實是野蠻生長后的必然結果,以前靠信息差、高溢價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
但只要踏實做技術、做服務,靠著龐大的市場需求,還是能活下去的,對咱們普通人來說,看牙越來越便宜、越來越透明,才是真的好事。
重建之路必須以回歸醫療本質為核心,什么是醫療本質?就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治病救人為天職,而不是以賺錢為唯一目標。
![]()
當商業不能傷害醫療,當利潤不能壓倒醫德,行業才能重獲新生,信任沒了,什么都沒了,這句話值得所有從業者深思。
結語
口腔行業的崩潰不是簡單的商業失敗,而是信任體系的崩塌,重建必須以回歸醫療本質為核心,規范化是唯一出路,當商業不能傷害醫療,行業才能重獲新生,您怎么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