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盛夏的食堂里,一段未加修飾的視頻意外走紅:穿藍色校服的男生舉著雞排湊近校長,脆生生問 “校長你吃雞排嗎?”,得到 “不吃” 的回答后,立馬笑著從校長餐盤里 “搶” 走雞排。不甘 “吃虧” 的校長舉著粽子反擊:“你吃粽子嗎?”,卻被學生干脆的 “吃” 字噎住,連粽子也被一并 “繳獲”。
![]()
這段全網模仿的 “雞排問答”,并非刻意設計的表演,而是苗本臣日常工作的縮影。為了守護食品安全,他堅持每天陪學生用餐,把食堂變成與孩子平等對話的課堂。
![]()
三年后,當 54 歲的他因肺栓塞猝然離世,當年 “搶” 雞排的男孩在網上留下一句 “這次,我要把雞排給他”,讓無數人瞬間破防 —— 曾經的調皮互動,已成再也無法復刻的珍貴記憶。
![]()
“以后早晨再也見不到苗校在門口迎接每一個孩子了”,家長這句樸實的悼詞,勾勒出校長最動人的日常。無論寒冬酷暑、刮風下雨,每天清晨七點,里仁學校門口總會出現他挺拔的身影:彎腰接過雨天家長遞來的書包,從口袋摸出備用口罩塞給忘帶的孩子,輕聲叮囑 “下次可別忘了”。
![]()
這份堅持貫穿了他的教育生涯。作為黨支部書記、校長,他還要兼任英語課教學,課后跟著學生跑操,冬天帶著教師連夜排查宿舍暖氣,把熱水袋塞進凍得發抖的孩子被窩。有家長記得,自家孩子不愛吃早餐,他特意讓食堂準備小份糕點,每天盯著孩子吃完才離開;往屆畢業生回憶,考砸后趴在走廊哭泣時,是他遞來紙巾和水果糖,說 “錯題比分數重要”。
![]()
苗本臣的 “網紅” 標簽背后,是深耕教育一線的專業堅守。他挖掘校名中 “里仁” 的傳統文化內涵,提出 “現代少年君子” 培養目標,從紅色教育、愛心公益到勞動實踐、創新創造,構建起十大維度的評價體系,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閃光點。
![]()
每周三下午的 52 門延時選修課,是學生最期待的時光。游泳、足球、機器人、誦讀…… 這些貼合興趣的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他常說 “家庭是第一課堂”,一邊為教師開設發展課程打造 “君子教師”,一邊用暖心舉措解決家長難題 —— 推行 “早晨不卡點” 制度,讓上班族家長無需匆忙趕時間,食堂的熱乎早餐更溫暖了無數家庭。2023 年,他被聘任為濟南市督學,這份榮譽成為其專業能力的最佳注腳。
![]()
2025 年 10 月 20 日,苗本臣的出殯儀式上,上千人自發趕來送行:有蹦蹦跳跳的孩童攥著白花,有四十歲的首屆學生紅著眼眶,還有聞訊而來的往屆家長。他的兒子在朋友圈感慨,房間里堆滿了鮮花,“父親看到一定很開心”。
![]()
網絡上的悼念同樣令人動容:98 屆學生說 “因為他才愛上英語”,第二屆學生感恩 “深受其影響”,老師們回憶 “運動會上他帶頭扮丑搞氣氛,更像搭檔而非領導”。那些藏在辦公桌下的零食、口袋里的糖果、走廊上的鼓勵,早已化作師生心中最珍貴的符號。
![]()
苗本臣的猝然離世,也為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敲響警鐘。數據顯示,教師群體中超七成處于亞健康狀態,長期超負荷工作、熬夜備課、站立授課讓職業病成為常態。他的兒子在訃告中坦言,父親 “一心投身工作,忽略了身體”,直到發病前還說 “等忙完這陣再檢查身體”。
![]()
但他留下的溫暖從未消散。里仁學校的梧桐樹依舊繁茂,52 門選修課照常開展,“少年君子” 的評價體系仍在延續。當孩子們在食堂吃到雞排時會想起那段趣事,當家長路過校門口時習慣性張望,這份扎根日常的教育溫情,便已完成最長久的傳承。正如網友所言:“好的校長會照亮學生的童年,苗校長做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