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秋日尋桂
文/李紅梅
清晨出門散步的時候,被一陣陣甜香所吸引。循香而去,原來是小區中庭的桂花樹開花了。
這花樹極多,不是一株兩株,而是繞中庭一圈,圍成一個桂花樹的世界;花開得也極多,不是一簇兩簇,而是累累金黃,堆成一個金秋的王國。抬眼望去,原本披著一身翠綠的桂花樹,竟變身鵝黃翠綠的花衣裳了。駐足樹下,任那甜香絲絲縷縷沁人心脾,頓覺神清氣爽。日日奔忙在家與單位之間,竟不知道秋已如此殷勤。
記起去年今夕,小區大門口兩棵高大的桂花樹。入口處那棵主干極粗,樹冠極茂盛,散開的枝葉,把入口的兩道門盡攬入懷。與茂盛的枝葉相得益彰的,是綴滿葉間的一簇簇金黃的桂花,細密的花朵藏也藏不住,每每披著夜色回家的時候,還沒進小區,鼻尖就已被桂香纏繞,眼見那燈火輝映下桂花簇簇,腳步會不由自主地停頓片刻。而前方特別鑄就的花臺中的另一棵桂花樹,像是特為接住回家的人的不舍的情緒而設的,同樣的樹大根深,同樣的繁花似錦,同樣的花香撲鼻,像是在預示好花常在。這些時日駕車從車庫進出,我與那兩位老朋友,好多日子不曾謀面了呢!
于是向那印象中的盛景而去。到得門前,卻見今年的桂花樹不同去年,華蓋依舊,花朵卻是稀疏,星星點點隱于層葉之間,好容易才覓得一朵兩朵。今年不能見人們端著大碗小盆在樹下盛桂花的盛景了。好景不長在,期待來年吧。
繞小區一周,竟發現不時有花開繁茂的桂花樹三三兩兩立于道旁。有一株花朵呈焦糖色,花香濃烈,這是丹桂;多數呈金黃色,這是金桂,因為多,馥郁的香氣盈滿整個小區;也有米白色,那便是銀桂了。以往只以為是平凡普通的樹,從不曾留意。而今開出了美麗的花,那馥郁的香氣俘獲了過往的行人,引得人們紛紛駐足,這才闖入到大家的視野里來了。
在尋桂花的時候,我還發現了一片藍色夢幻的神秘世界:藍雪花、藍花草和牽牛花綻放在這個秋日微雨的清晨,在清涼的晨露中閃著幽藍的光。誰說秋是蕭瑟的呢!唐代詩人元稹說“此花開盡更無花”,把菊花默認為秋的代言人。其實不然。你看,初時,我發現了一朵匍匐于地的喇叭樣的小小的淡藍色花朵,這是“變色牽牛”。而一轉身,就看見一戶人家的外墻上爬滿了“圓葉牽牛”,碩大而鮮艷的紫藍色的喇叭樣花瓣襯著粉色花蕊,那樣新鮮活潑,照得這個晨靄氤氳的清晨驀地一亮。還有桂花樹下、人行道旁一叢叢的藍花草,那一張張幽藍的笑臉,頂著一頂頂五角的帽檐,微風拂動,眉眼青翠,笑微微的。我俯下身,幾乎能聽見它們無聲的歡笑。至于藍雪花,紫藍中隱隱透出春雪樣兒的白,清風過處,片片藍色雪花飛舞,那更是一片紫色的夢呀!
這或許就是秋的智慧?沒有春的絢爛,夏的熱烈,然而沉靜清雅。此間沒有常開不敗的桂花樹,卻另有一個藍色、夢幻的世界,別有一番豐富而成熟的韻致。
望著這沉靜清雅的秋色,忽然明白了月月月圓,明白了為何那八月十五的月圓就如此不同。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制。相傳農人為慶祝豐收、表達喜悅之情,會在一年的“中點”舉行“秋報”活動,這便是“中秋”了。而“中秋節”的發展,自漢代嚴肅的皇家祭祀,至唐代更多地轉向了民間娛樂和審美,直至宋代,定型為全民節日。中秋賞月,既有“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的情感寄托,又有“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的千古哲思。
中秋之月,與那四季之月本是同一輪,卻因了這秋的豐腴和時令的和美,更被賦予“團圓”的期盼。月圓月缺,本是常景;花開花謝,亦是常態。我若執著于門前的舊夢,又怎能見道旁的桂樹,腳邊匍匐的變色牽牛,和那墻上昂揚的圓葉牽牛呢?
漫步歸來,鼻間縈繞著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竟源自小院前那一棵桂樹——不知何時,它已掛滿了累累的花朵。“是金桂!”我不禁驚喜出聲。它沉寂了這么些年,我們曾戲謔它是位清心寡欲的修行者,只肯散葉,不肯開花。而與它相對的鄰居門前的那株,卻花葉稀疏——去年,它也曾繁花簇簇呀!
一樹花開,一樹花落。這人間的盛景,從不在于固執的期待,而在于嶄新的遇見。因為殘缺,所以豐盈。明年,在小區的某個角落,又將擁有一樹樹盛大綻放的桂花了吧。
作者簡介:李紅梅,重慶市九龍坡區作協會員。
圖片由作者提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