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01
年薪300萬!安家費300萬!這個新能源學院招教師
近日,內蒙古工業大學新能源學院(鄂爾多斯)發布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長期招聘博士專任教師。研究方向與新能源學院學科專業相關者優先。招聘學科與專業包括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能源動力等,學歷要求博士。
根據內蒙古工業大學新能源學院高層次人才分類,一共有六個層次的人才,包括第一類(頂尖人才),比如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學部委員等;第二類(杰出人才),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等;第三類是領軍人才;第四類是拔尖人才;第五類是高級人才;第六類是優秀人才。
其中,第一類頂尖人才薪酬是年薪300萬元,安家費不低于300萬元,并可獲得最高1億元實驗室建設及科研配套經費。第二類杰出人才年薪200萬元,安家費300萬元。
新能源學院是內蒙古工業大學與鄂爾多斯市合作共建的二級教學科研單位。學院位于鄂爾多斯康巴什校區,為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
(來源:內蒙古工業大學)
02
投資額195億!中國能建在沙特阿拉伯獲得5GW EPC協議
近日,中國能建聯營體與沙特三方合作成立的項目公司正式簽署三項重磅新能源項目EPC合同,總金額折合人民幣高達195.54億元,涵蓋風電與光伏兩大核心領域,標志著中沙能源合作再攀新高峰。
此次簽約的沙特PIF五期夏奇拉1GW風電、斯特拉2GW風電及六期福里斯2GW光伏項目共計5GW EPC項目,不僅實現了中國能建中東風電市場的首次突破,更延續了其在沙特新能源領域的深耕成果——截至目前,中國能建在沙特國別項目簽約總額已超800億元人民幣。
(來源:World Energy News)
03
中國風電裝機規模連續15年世界第一
央視新聞10月21日訊,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超5784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5.8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15.7%,規模以上企業風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0.1%。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已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一,正進入年均新增裝機1億千瓦以上的新時代。
同時,我國風電整機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實現對全球六大洲57個國家的機組出口,7家整機商已在海外建廠或正在推進建廠計劃。
(來源:央視新聞)
04
國家能源局:加快推進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財聯社10月20日電,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加快推進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參與、行業自律、社會共建”原則,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信行業環境,到2027年底,能源行業信用法規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更加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質量顯著提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高效運行,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行業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強,信用成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來源:財聯社)
05
寧德時代三季度凈利潤增四成至185億元
10月20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寧德時代取得營收1041.86億元,同比增長12.9%;同期凈利潤為185.49億元,同比增長41.21%;凈利潤率達到19.1%,同比增長4.1個百分點。
寧德時代在國內和全球持續面臨激烈競爭,2025年市場表現保持穩健。2025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取得總營收2830.7億元,同比增長9.28%;同期凈利潤為490.34億元,同比增長36.2%。
(來源:財新網)
06
全球首例立法限制AI用電
10月20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C)省政府提出一項擬議法律,將使公用事業公司BC Hydro免除向所有工業客戶平等供電的義務,限制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可用電力量。此舉使BC省成為全球首個專門立法限制AI用電的地區。新法規將于2025年11月實施,BC Hydro將于2026年1月啟動競爭性電力分配流程,每兩年僅為AI和數據中心分別提供300兆瓦和100兆瓦的電力配額。
根據新政策,BC省將優先保障自然資源和制造業項目的用電需求,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出口氫氣項目則需通過競標獲得電力配額。這種區別對待反映了BC省對經濟發展重點的重新排序。
(來源:維科網儲能)
07
國電電力牽頭立項碳捕集調峰領域首項國家標準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2025年第九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國電電力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制定的《碳捕集電廠調峰運行與管理規范》國家標準獲批立項,這是國內煤電碳捕集調峰領域的首個國家標準。
煤炭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煤電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壓艙石”的關鍵作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解決煤電碳排放的兜底支撐。
《碳捕集電廠調峰運行與管理規范》聚焦適應新一代煤電升級的碳捕集電廠,規定了碳捕集耦合機組調峰的基本要求、技術要求與管理規范,不僅能夠打破傳統火電廠碳排放高的劣勢,同時具有低碳調峰特性,可以在一定幅度內具備更快的調峰響應速度與更大的調峰運行區間,從而促進電力系統的新能源消納,對碳捕集電廠深度參與高質量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國電電力)
08
全球首艘甲醇電動集散兩用船在滬首航
北極星氫能網獲悉,10月20日,全球首艘甲醇電動集散兩用船“遠醇001”號首航儀式在上海港羅東集裝箱碼頭順利舉行。
據介紹,“遠醇001”號是一款融合液態新能源動力與智能控制技術的集散兩用內河船舶,總長64.9米、寬12.6米,型深3.5米,載重1500噸,最大可裝載64個標準集裝箱。
該船動力系統配置先進,搭載2臺280千瓦甲醇發電機組及2套258千瓦時的鋰電池組,通過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實現并網,驅動2臺150千瓦推進電機。
(來源:北極星氫能網)
09
歐盟成員國就2027年底前禁止俄羅斯天然氣達成共識
歐盟理事會10月20日表示,歐盟成員國支持在2028年1月前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提案。
當天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理事會會議上,歐盟能源部長們批準了相關提案。自2026年1月1日起,歐盟禁止內部各方與俄羅斯簽訂新的進口天然氣合同;同時為現有合同保留過渡期,短期合同可持續至2026年6月17日,長期合同將在2028年1月1日前終止。該提案還需要經歐洲議會批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0
馬士基測試巴西乙醇混合物以生產更清潔的船用燃料
占全球海運市場15%的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10月20日宣布,該公司正在測試一種由巴西乙醇(10%含量)與甲醇和船用柴油混合的燃料,用于其船舶發動機,這是其進一步實現運營脫碳的努力的一部分。
該計劃可能為巴西的乙醇行業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同時有助于減少海運業的碳足跡,目前海運業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
如果全行業都采用這種燃料組合,全球每年將產生500億升乙醇的需求。巴西今年的乙醇產量預計約為350億升。
(來源:路透社)
11
日本首艘氫燃料拖船獲日本船級社注冊認證
近日,日本船級社宣布已將國內首艘氫燃料拖船“TEN-OH”號正式納入其船舶注冊名錄。該船由常石造船株式會社承建,隸屬于日本財團推進的“零排放船舶項目”。
這艘氫燃料船舶在規劃階段已接受日本船級社的技術審查,內容涵蓋儲氫系統安全、燃料供應規范及應急處理程序。審查過程參照了《鋼質船舶檢驗和建造規則和指南》中關于氣體燃料動力船舶的技術標準。
日本船級社表示:“我們針對氫氣高可燃性特性制定了專項安全方案,重點防范泄漏風險與潛在燃爆情況。”通過系統化檢驗流程,該社于2025年10月9日完成對這艘零排放船舶的入級認證。
(來源:ClassNK)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
聯系和關注我們↓(公眾號后臺留言聯系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