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霧輕輕籠罩著昭通市永善縣茂林鎮永安村的山巔,2200多米海拔的高山菜田里,翠綠的牛心甘藍在微涼的空氣中舒展葉片。菜農揮動采收刀,菜球應聲落下,竹筐很快堆成一座“綠山”。這些沾著高山晨露的冷涼蔬菜,清晨采摘,下午便通過冷鏈運往全國各地的餐桌。
![]()
“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日照充足,夜間土壤回潮,這些自然條件讓蔬菜口感脆嫩、甜味濃郁。”茂林鎮副鎮長李志林說,“更難得的是,我們實現了錯峰上市,填補了市場空檔期。”
![]()
如今,永善的冷涼蔬菜產業已從“零星種植”發展為鄉村經濟支柱。全縣建成2個萬畝連片基地、3個千畝連片基地,2025年預計總面積超過7.5萬畝,總產量達18.75萬噸,總產值突破3億元。其中,茂林鎮種植面積突破3萬畝,占全縣的40%,牛心甘藍占全縣60%,成為高山經濟的新名片。
![]()
“今年全鎮冷涼蔬菜總產值預計能突破1.5億元!”李志林的語氣里滿是底氣,“第一季牛心甘藍7月就賣空了,國慶前后收完第二季,又是一筆好收入。”產業能穩賺,離不開“農戶+合作社+基地+公司”的產銷模式。“比在外打工強太多,還能守著老人孩子,心里踏實。”永安村官家屋基社社長蘇順華說道。
![]()
產業紅火,還喚回了不少返鄉年輕人。1996年出生的徐珍勇,以前在外打工僅夠糊口,聽說家鄉蔬菜產業興起,果斷回村辦起合作社。“現在種了280畝,每年給務工鄉親發40多萬元工資。”他望著菜田規劃,“等條件再好點,要擴到近千畝,讓更多老鄉一起賺錢。”2024年,永安村已有數戶農戶年收入超百萬,幾十萬到百萬收入的農戶超100家,全鎮菜農新添的60多輛皮卡車,成了產業興旺最直觀的“勛章”。
![]()
要讓產業走得遠,基礎和科技得跟上。永善縣累計投入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5000余萬元,在茂林、伍寨等主產鄉鎮修了100多公里產業路,還建了水池、冷庫、育苗棚,裝了殺蟲燈,改良了5000畝土地,讓“靠天種菜”變成“科學種菜”。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廣泛應用,良種覆蓋率超95%,“金江云上菜園”的品牌越叫越響,蔬菜不僅賣往成都、重慶、貴州,還走進了上海、蘇杭、廣州,甚至遠銷港澳和海外。
![]()
夕陽西沉,金色余暉灑滿高山菜田,滿載冷涼蔬菜的貨車駛離村口,朝著遠方的市場疾馳。這顆高山上的“綠寶貝”,不僅讓閑置土地煥發生機,更讓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紅火。未來,隨著產業布局優化、品牌影響力提升,以及農文旅融合探索,永善的鄉村振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更多幸福故事將在這片高山間繼續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