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榴蓮,這顆原產于東南亞的“熱帶果王”,悄然在云南的山谷間生根發芽。
“今年結了16個!嘗過后感覺味道很不錯”“我們看好在滇發展榴蓮種植的前景”……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等地,一棵棵榴蓮樹迎風舒展枝葉,部分試種園已迎來穩定掛果。
云南,正逐漸成為全國矚目的“榴蓮新試驗田”。
![]()
榴蓮為何“落地云南”?
榴蓮是典型的熱帶作物,鐘愛高溫高濕,生長適宜溫度通常在25℃—30℃之間,且對水分、土壤和光照有著嚴苛要求。種植榴蓮,不僅是對自然條件的挑戰,還是對技術與經驗的考驗。
作為榴蓮消費大國,我國市場長期依賴泰國、越南等國的進口。近年來,海南、廣東等多個省份已開始試種榴蓮。憑借優渥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云南也迅速跟進,為這場“榴蓮北上”的實驗增添了更多信心與底氣。
云南兼具熱帶、亞熱帶和高原氣候特征,全省有多個“天然熱區”。這些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具備榴蓮生長的關鍵條件。同時,云南與東南亞多國接壤,生態環境與泰國、越南北部相似,為榴蓮種植提供了“先天優勢”。
目前,西雙版納州、紅河州、臨滄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州(市)的多個區域都在向榴蓮種植的“高門檻”發起挑戰。
![]()
云南“試驗田”里跑出兩個“優等生”
“榴蓮熟了!”不久前,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臘縣的多位村民紛紛在網絡上分享自家榴蓮成熟的好消息。
自2020年起,景洪市勐罕鎮便陸續試驗種植貓山王、金枕、黑刺等品種,累計種植4921株,預計四五年后可進入掛果期。如今,首批試種的農戶已初見成效。
在勐臘縣勐臘鎮的一處農家小院,一棵高達12米的榴蓮樹上,16顆飽滿的果實沉甸甸地垂掛枝頭。“今年結了16個!”農戶賈國華滿臉笑意。誰也沒想到,他在十年前隨手丟下的一顆榴蓮種子,竟自然萌芽、茁壯成長。
2023年,這棵“無心插柳”的榴蓮樹初次掛果,結出6顆果實,果肉綿密、香氣濃郁。更令人驚喜的是,它歷經多次低溫考驗,今年已進入穩定結果期。經勐臘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專家鑒定,該樹為金枕榴蓮,且展現出較強的環境適應性——這為勐臘規模化試種榴蓮提供了關鍵的本土化樣本。
勐臘位于滇南邊陲,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22℃,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其中勐捧、勐滿、勐伴等區域局地氣溫常年穩定在22℃以上,完全滿足榴蓮生長所需的基本熱量條件。依托這一生態優勢,2023年,勐臘縣將榴蓮列為熱帶特色農業重點培育產業,成立熱帶水果專班,開啟規模化試種探索。
![]()
目前,全縣已引進金枕、黑刺、貓山王等多個優質品種,在勐滿、勐捧、勐伴等地開展試驗示范種植,面積達1000畝。從當前長勢看,植株成活率高、生長健壯,部分早栽植株已實現初花初果,表現優于預期。
不僅如此,云南的“榴蓮版圖”持續擴展。
在紅河州金平縣的金水河,一片占地50余畝的榴蓮種質資源種苗圃正孕育著從國內外引進的數十個榴蓮品種,涵蓋了不同成熟期與口感類型的優質資源。
苗圃的另一個身份,是“云南農業大學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由云南農業大學榴蓮專家團隊聯合當地企業云南金都靈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種質資源中樞”。在這里,一株榴蓮種苗從系統營養管理到修剪栽培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家團隊全程指導。專家團隊將在此篩選出更適應云南水土、更能抗病蟲害、結果更多的榴蓮種苗,為各地種植戶選出最合適的品種。
![]()
今年,基地兩棵6年齡榴蓮樹成功掛果,讓人喜出望外。在北緯22°以上的云南山地,這一次的掛果雖數量不多,卻意義非凡——它標志著榴蓮在此實現了從“種得活”到“結得出”的跨越,意味著該區域已具備榴蓮大規模擴種的潛力,更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經驗。
云南農業大學與云南金都靈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科技國際合作交流專項項目——“東南亞榴蓮種質資源引進及創新利用”也已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初審,目前正在籌備終審答辯。該項目旨在系統引進與評價東南亞優異榴蓮種質資源,構建云南榴蓮產業發展的核心科技支撐體系。
從瀾滄江畔到滇南秘境,云南多地正在一次次地嘗試與突破,在榴蓮本土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為這顆“熱帶果王”的北遷寫下生動的云南注腳。
![]()
“滇產榴蓮”離我們還有多遠?
榴蓮種植周期長,從種植到豐產通常需8至10年,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對此,勐臘縣創新推出“黃晶果套種榴蓮”復合種植模式。“以短養長、以長促穩,既緩解了資金壓力,又提高了土地綜合效益,農戶參與更有信心。”
目前,勐臘縣已建立多個榴蓮標準化種植示范園,配套建設種苗繁育中心和農技培訓基地,逐步構建起從良種選育、科學種植、田間管理到市場對接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要種好榴蓮,種苗培育也是關鍵一環。在紅河州金平縣,為解決各地實現榴蓮本土化種植的共性難題,云南農業大學榴蓮專家團隊想出了“技術+企業”的合作招——專家出主意、給方案,企業負責建基地及日常科學管護,形成“科研+產業”的高效聯動。目前,苗圃已收集約200個榴蓮品種,篩選出20個適合國內熱區種植品種,適合國內種植的品種種苗存圃量約18萬株。
當然,從試種成功到成熟上市,仍有一段路要走。榴蓮能否在云南真正扎根,尚需時間驗證,但各地的創新嘗試已如種子般遍地發芽。
從西雙版納州的“試驗田”
到紅河州金平縣的山谷
云南試種榴蓮
不只是一場熱帶水果的
“北上實驗”
更是以科技為引擎
以模式創新為驅動的
農業轉型升級實踐
這片熱土
正以獨特的氣候稟賦
與不懈的探索精神
借一株株榴蓮樹
不斷拓展熱區農業的邊界
來 源 :云南發布
編輯:田煥煥
主編:趙小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