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認為,楷書四大家按水平和影響力排序,應是“顏柳歐趙”,顏真卿位居魁首,是當之無愧的“楷圣”。顏真卿傳世楷書不多,且多藏在西安碑林、洛陽千唐志齋以及故宮、國博等場館,南方地區可謂少之又少,尤其是江南地區,如今僅有一塊顏碑藏于這一地區,它就是《西亭記殘碑》。
![]()
此碑如今藏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西亭記殘碑》鐫刻于唐大歷十二年(777年),此時顏魯公已經69歲了。殘碑左側高112厘米,右側高133厘米,寬約116厘米,厚約40厘米,它也是顏真卿宦游湖州時期唯一存世碑刻。
![]()
《西亭記》殘碑是應李清請奏修繕西亭之際,顏真卿撰文并書丹的作品,書寫時極為虔誠,全文一絲不茍,幾乎沒有任何敗筆。作為顏氏晚年之作,此碑筆法豐富且成熟,相比《顏家廟碑》《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等,既有筋骨,又更多幾分雋永雅致,可謂“神品”。
此碑橫畫取褚之細勁,增其厚度,起筆穩健扎實,行筆時漸按,收筆重按,較褚體的秀逸多了份沉實,豎畫取篆隸之法,強化骨力,轉折方圓兼施,剛柔相濟,“白”字外框折筆方硬如刀鑿,“門”字右部轉折卻圓轉自然,在法度中求變化。
![]()
結字方正寬博,穩中見靈動,中宮疏朗、外延舒展,外框略作外拓,收放對比強烈卻和諧統一。偏旁呼應,顧盼生姿,左右結構字有明顯的輕重、高低對比;上下結構字,往往上重下輕,既有動勢和張力,又不失穩重平衡。
宋代朱長文《續書斷》評價顏真卿:“清勁不撓,若太華之峰,不可犯也。”此言正合此碑特點,何紹基臨此碑時稱:“剛而不矜,秀而不媚,顏書之妙,在此等處” ,以上評價都肯定了《西亭記》是顏氏諸碑中“陽剛”“陰柔”協調的最好的。
![]()
《西亭記》既保留了褚遂良的疏朗韻致,又注入了篆隸的厚重骨力,是理解“顏體變法”的關鍵紐帶。技法上,其精準的提按變化,如橫畫的細勁向沉實的過渡;規范的結字法則,如中宮疏朗、偏旁呼應等,是初學者掌握楷書核心技巧的優質范本,較《多寶塔碑》更易體會“由秀入雄的筆法進階。
而在審美上,其清勁秀挺的氣韻,既避免了虞世南的柔媚、歐陽詢的險峻,又為后期學習顏體的雄渾打下基礎,同時也可糾正某些書友一味求顏體“粗壯”而產生的板滯,適合培養對剛柔并濟的書法美學的感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