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哪一部作品分量最高、影響最大、耗費心力最多呢?它既不是《蘭亭序》,不是《圣教序》,也不是《祭侄文稿》,而是宋太宗在位期間舉全國之力、耗費十余年方才編纂而成的《淳化閣帖》,此作由王著等人以內府、王公貴族所藏真跡為母本,精挑細選匯總而成。
![]()
《淳化閣帖》選用上好的澄清堂紙、李延圭墨,精心摹勒,據趙孟頫記載:“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厘為十卷,摹刻秘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后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
![]()
不論是規模還是摹刻之精,都無愧于“叢帖之祖”的美譽。它總計由10卷構成,全卷總計收103位書法、420余件作品,洋洋灑灑數萬字。第一卷收歷代帝王法書,從漢章帝至唐高宗,總計十九位帝王作品,其中還有早已失傳的《章草千字文》等法帖。
![]()
第二、三、四卷收錄歷代名臣將相作品,如張芝《冠軍帖》、鐘繇《宣示表》、皇象《文武帖》、桓溫《大事帖》、王導《省示帖》、王廙《廿四日帖》、謝安《道民帖》、王徽之《得信帖》、索靖《皋陶帖》、王僧虔《兩啟帖》以及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徐浩、李邕、陸柬之、柳公權等人作品。
![]()
第五卷收諸家古帖,此卷時間跨度極長,包含倉頡、夏禹、孔子、史籀、李斯、程邈、衛夫人、蔡文姬、智果、張旭、懷素法書,這些作品如今均已失傳,我們只能通過《淳化閣帖》才能一睹。
![]()
第六至十卷全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作品,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閣帖收集,王羲之很多作品都將失傳,后人想學習魏晉筆法難度會大大增加。這五卷中較為經典的法帖有王羲之《汝不帖》《日月帖》《譙周帖》《奉告帖》《秋月帖》《朱處仁帖》、王獻之《江州帖》《鵝群帖》《奉對帖》《永嘉帖》等。
![]()
宋仁宗時期,《淳化閣帖》“祖本”毀于宮中大火。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重修,“以御府所藏淳化舊帖刻板,置之國子監,其首尾與淳化閣本略無少異”,這便是“紹興國子監本”。它也是目前最完善的版本。國子監本流失海外,其中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收藏卷一至卷八和第十卷,上海圖書館收藏第九卷。啟功先生曾說“不見真本不瞑目”之語。
![]()
如果我們想領略自上古至唐末正統的筆法,學習楷行草篆隸各種書體的技法,那么《淳化閣帖》無疑是最合適也最全面的。
![]()
市面上全套《淳化閣帖》往往價格昂貴,如浙大出版版本價格超過4000元,還有的清晰度欠佳。而我們如今將“國子監”本全卷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價格僅有其十分之一。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