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最近有朋友找我聊天,聊了聊近況,說起對婚姻的感悟,都感嘆道:有了孩子后,矛盾就來了。
我們常說:真正的婚姻,是從有了孩子開始的。
這話不假,孩子的到來,原本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和育兒方面的碰撞,矛盾和摩擦也會頻起不斷。
細數我和老公六年的婚姻,孩子出生這兩年,是我們吵架最多的。婆媳矛盾,育兒摩擦,直接影響到的就是夫妻關系。
婚姻里面,所有的關系,歸根結底最后都會回歸到夫妻關系。處理不當,夫妻感情也會大打折扣。
就在前幾天我和老公發生了一場爭執,起因是他在傳達婆婆的話時,有一個點讓我心里有點不舒服。
我在和他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是直言不諱的,我心里不舒服就會講出來,我只是說了一句:這句話讓我有點不高興。
![]()
但我沒想到他反應很大,他說我“你現在怎么敏感成這個樣子”。
他說我敏感,但是其實他又何嘗不是,每次只要一涉及到婆家的事,他都沒辦法保持平心靜氣。
我曾經一度想要讓他在婆媳之間一碗水端平,甚至希望他能夠偏袒我一些。
但是后來我也慢慢地想明白了,在婆媳之間,男人是沒辦法一碗水端平的,因為不論偏袒誰,勢必會引起另一方的不爽,很難讓雙方都滿意。
情感這件事,本身就沒辦法量化,沒辦法做到絕對的公平。更多的在于自己內心的感受,在于期待和現實的落差。
你的期待和最后他的回應,一定是沒辦法完全契合的,因為沒有人會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行事,尤其是對方是和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你怎么能夠指望他的天平完全向你傾斜呢?
有些事情道理都懂,但是一旦直面問題本身,就沒辦法保持足夠的理性了。
這也是我們人性的弊病吧,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此生。
是的,有了孩子后,我們都變了。
他覺得我心思敏感,飄忽不定,變得愛計較,而我也總是會覺得他讓我受了委屈,變得沒有了耐心。
![]()
無關人品,不存在偽裝欺瞞,而是這兩個原因:
1、孩子的到來,讓我們更加看清楚了對方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變了,而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這樣子的人,只不過是之前沒有這個契機讓我們看到對方的弊端。
我本身就是一個心思敏感,愛瞎琢磨的人,但我同時也是一個會調試自己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會自我說服,不會把心底的不滿都對他說出來。
但是一遇到孩子的事,我就沒辦法保持理智了。
婆媳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都是育兒方面的矛盾。
可能是因為我太想把孩子養好了,而這背后也是因為我原生家庭里面的一部分創傷沒有得到治愈。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
一切沒有療愈的,都會傳遞給你的孩子。
養孩子,其實很多時候是在養自己,那些沒被滿足的,都會隔代重現。
孩子的到來,把我內心深處那份敏感計較的心態完全揭發了出來,不是我變了,而是因為我本身如此。
同時,有了孩子后,也讓我更加看清楚了對方。
以前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我們之前不管吵架吵得多厲害,他都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性。
但是一遇到婆家的事,就很難理智了。
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對方是生他養他的親人,幾十年的生養之恩,是很難用理性來回應的。
很多時候,女人總是想要讓男人做好婆媳之間關系的橋梁,一旦沒有如自己所愿,便會對男人多加指責,多有失望。
但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換作我們也很難做得比對方好。
他可能本身就是一個情商不怎么高,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的人,你又怎么指望他在處理婆媳關系方面就會游刃有余了呢?
![]()
2、有了孩子后,催化出了更多的責任和要求
盡管我們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應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沒辦法始料未及的。
我無數次地下定決心,以后一定不要像父母粗暴地對我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對他發脾氣。
但是在責任和現實的壓力下,也很難做到絕對的情緒克制。
昨天和閨蜜聊天,她驚嘆于我現在會搟面,會做飯了,說了一句:當媽后,果然是無所不能的。
是的,我以前是不做飯的,有了孩子后,就開始學著做飯了。
女人一旦有了孩子,那份責任心和對自我的要求是真的會突然擁有的。但是男人不同。
有些男人即使做了爸爸,都還是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因為新生命的到來,就真的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而女人總是希望他能夠自我承擔,并且會對男人提要求。
沒有人會希望被要求做什么事的,面對女人的要求,男人總是會習慣性地對抗,這也是很多夫妻關系變差的一個原因。
當然,絕大多數男人都是能夠自我明確責任,自行承擔的,但孩子的到來,勢必會催化更多的責任和要求,責任越多,就很難做到平衡了。
一邊又要求男人可以賺到足夠的錢供養家庭,又希望他回到家里主動分擔家務,主動看護孩子。
這背后又涉及到期待的問題,一旦有了期待,失望就會是必然。
![]()
婚姻,就是逐漸祛魅的過程
我們終將會慢慢地明白,變化其實是婚姻里面的必然。
就像是錢鐘書說的那句話:
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會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
我們常說,戀愛是和對方的優點相處,婚姻是和對方的缺點共處。
婚姻,就是逐漸暴露缺點,逐漸祛魅的過程。
不管剛開始多么蜜里調油,不管曾經的他在你眼里是多么發光的存在,日子過久了,總會慢慢地出現不滿,發現對方變了另外一個人。
你覺得他變了,你在他眼里同樣也不再是以前那個懂事體貼的小女人形象了。
我們都在變,但是始終明確婚姻這個主體不變,盡可能地讓婚姻在變化的過程中還能夠保持平穩運行,這就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
婚姻不是變了就要換個人,我們都要學會慢慢地和對方的缺點共處,對婚姻縫縫補補,哪怕看透了對方人性的劣根性,也依然要學會接納,融合,好好相處。
那么如何在有了孩子后,夫妻之間和諧共處呢?這是雙方都要修的課題。
![]()
覺察,看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有一天你往沙發上一坐,沒注意到沙發上有把水果刀,你被刺傷了,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到了水果刀身上。
你覺得是這把刀讓你受了傷,覺得把它丟掉都不足以解恨。
但其實錯的不是這把刀,而是你沒有“看見”它。
如何避免被刀刺傷?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見它,把它放在安全位置。
看見就代表你是帶著覺知在和對方相處,你能夠看到你們之間的問題,這本身就已經贏過了很多人。
只有先看見你們的問題,看見你在關系里面的缺點,才有可能會覺醒,會改變。
![]()
允許、接納、別期待對方改變
俗話說: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我們學習經驗婚姻的方法,從來都是著力于自己,而不是妄圖讓對方改變。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改變不了任何人。
不要期待著你的伴侶能夠成為你理想中的樣子,期待著每一次發生沖突時,他都能夠如你所求一般,站在你這邊,向著你護著你哄著你。
放下期待,才能減少失望。
允許他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接納他在處理感情方面能力的缺失,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你想要和他過下去,就要學會慢慢地自我調試,去自我調整。
![]()
學會換位思考
說句實話,如果是我夾在婆媳之間,我可能都不如我老公做得好。
這句話我曾經就和我老公說過。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都能夠保持理性,但是如果是你身處其中,你也未必真的如你說想的那樣,能夠面面俱到。
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那樣很容易會讓你變得局限和狹隘。
凡事多想想對方,不要總是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立場去要求對方。
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多看看對方的優點,總是盯著缺點,日子很難過下去的。
![]()
夫妻統一戰線,盡可能地達成共識
夫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通過溝通提前達成共識,站在統一戰線的。
比如育兒問題,要確認好誰是育兒責任主體,誰主導誰決策。
如果確認妻子是主要責任人,那么很多事情就要讓妻子做主導做決策,在發生育兒沖突時,要以妻子的決策為主,男人要盡可能地做到讓步。
同時也要確認好和長輩的溝通,男人要做好中間的權衡工作,盡可能地以妻子的立場為主,去說服長輩。
但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就沒必要非要掰扯清楚,妻子也不必過度強硬,也要適當讓一些。
![]()
不追求“絕對公平”,看見對方的付出
婚姻里,不是追求公平的地方,是沒有辦法進行付出量化的。
當你總是以公平的角度去權衡彼此的付出時,感情就失溫了。
不要去糾結付出多少的問題,沒必要在小細節上糾結。
重要的是要看見對方的付出,很多女人在婚姻里面的委屈,源于“不被看見”。
男人看不到她們帶娃熬的夜,看不到她們的辛苦和勞累,一句輕飄飄的“你每天不就是在家帶孩子嗎?能有多辛苦”,就可以徹底擊垮一個人的。
哪怕就是一句“你今天帶娃辛苦了”,都可以融化妻子的心房。
同樣的,如果男人工作很累了,回到家里沒有及時帶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要求他事事參與。
當雙方都能夠看到對方的付出時,愛意就在彼此心間流淌。
![]()
只要多搭把手,婚姻就有的過
婚姻就像是一艘小船,需要兩個人同時掌舵,才可以又快又平穩地前行。
只要兩個人心在一起,力氣往一塊使,婚姻這個殼就倒不了。
其實說到底,婚姻的經營并沒有多么深刻的智慧,關鍵就藏在“搭把手”這三個字里面。
凡事多搭把手,不要責任過度分明,覺得就應該妻子帶孩子,賺錢就是丈夫的事。
一旦你們有了這樣理所當然的態度,那么是很難走下去的。
感情里面,沒有理所當然,只有心懷感恩。沒有完全的職責分明,只有互相搭把手的溫情。
![]()
是的,我們都在變,但那是因為我們靠的更近了,更能夠觸達彼此最真實的地方了。
孩子的到來,不應該成為夫妻感情疏遠的條件,而是要成為夫妻之間感情維系的紐帶。
很多事情,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學會放寬心,少計較,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重要的是,要能夠看見對方的付出,心懷一顆感恩的心,同時能夠互相搭把手。
相信我們都可以用愛和溫暖來化解矛盾,讓家充滿歡聲笑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