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使用紙張清潔臀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相當久遠的時期。
早期記載 有資料顯示,至晚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紙張來處理如廁后的清潔問題。在《顏氏家訓·書證》中提到“古者,書誤則削之,故左傳云‘削而投之’是也。今之書紙,遇有誤字,以雌黃涂之,便明滅,如粉之在紙耳。其俗起自魏、晉,而大行于江左,斯蓋史官記事用簡牘,若在帛,則以刀刮之,此為易也。正以笏頭筯,用之簡牘,若在帛,則以刀刮之,此為易也。又簡牘用畢,以刀削之,故左傳云‘削而投之’是也。今之書紙,遇有誤字,以雌黃涂之,便明滅,如粉之在紙耳。其俗起自魏、晉,而大行于江左,斯蓋史官記事用簡牘,若在帛,則以刀刮之,此為易也。乃有廁籌,本用干棗,而俗人以為穢物,乃用楮皮者,乃有廁籌,本用干棗,而俗人以為穢物,乃用楮皮者” ,同時還提及“溷廁籌杖,顛倒施用”,這里雖重點說廁籌,但也從側面反映當時紙已存在于生活場景包括廁所中。并且在這一時期,紙張的使用已較為普遍,為用于如廁清潔提供了物質基礎。
![]()
唐宋時期普及 到了唐宋時期,用紙拭穢更為常見。在《元史》中記載了宋末元初人鄭思肖的事跡,提到“乃不知天壤之間有大廉恥,雖曰戎狄,而戎狄中亦有大廉恥存焉。余行天下,凡見人廁溷,必卷紙以覆其口,恐氣穢及人之口鼻也。吾用紙揩穢,非敢輕污也,蓋不得已耳” ,說明此時人們用紙張處理穢物包括如廁后清潔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唐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造紙技術進一步發展,紙張產量增加、質量提升且價格有所降低,這都推動了紙張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中就包括作為衛生清潔用品。
明清時期定制化 明清時期,出現了專門用于如廁的紙張。明朝皇宮中就有專門制作的如廁用紙,加工精細、柔軟舒適。這一時期,造紙工藝更加成熟,能夠滿足不同階層對于如廁用紙的需求,使得用紙擦屁股的習慣進一步穩固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