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英語啟蒙 -
英語啟蒙首先是聲音的啟蒙。缺少聲音的輸入,口語輸出便無從談起。如果孩子接觸英語音頻的次數太少,他的聽音、辨音能力就會逐漸退化,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英語表達能力,還可能會影響發音。
大多數人學習英語都是從背單詞、課文、語法規則和做各種習題開始的,但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往往是通過一張英文試卷。這種學習方法完全脫離了語言學習的自然順序——“聽”“說”“讀”“寫”。
回想孩子在幼年時期與父母的交流方式。從最初的微笑、哭泣到牙牙學語,父母不厭其煩地與孩子對話,唱著哄睡的歌謠,抓住每一個機會告訴他這個是什么、那個叫什么。父母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一次又一次地指認,用夸張的口型念給孩子聽。最初,孩子只能用眼神和表情回應,直到有一天,孩子能開口給父母帶來驚喜。
即便孩子還不會發聲,父母也不會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為父母堅信,孩子只要再長大一點,就能夠說出完整的語句。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如此。因此,我們應當尊重語言學習的規律——聽力先行。
1. 為何從小要多聽英語音頻
(1)避免學成“啞巴”英語。
英語啟蒙首先是聲音的啟蒙。缺少聲音的輸入,口語輸出便無從談起。如果孩子接觸英語音頻的次數太少,他的聽音、辨音能力就會逐漸退化,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英語表達能力,還可能會影響發音。
(2)培養語感。
兒歌和童謠是語感啟蒙的最佳選擇。兒歌不僅能讓孩子感知英語的節奏和韻律,還能幫助他積累基礎的聽力詞匯。童謠朗朗上口,有助于培養孩子的音素意識,讓他自然地理解重讀、弱讀、連讀以及語音語調的變化。
(3)加強聲音、場景、畫面的關聯。
在閱讀繪本或觀看動畫片后,孩子會對故事內容和場景細節有所感知。因此,反復播放音頻,可以強化孩子對語言的記憶和對情境的理解。
(4)提升孩子對英語的好感度。
如果父母的英語口語流利,可以經常與孩子互動。在真實生活場景中,孩子能迅速理解意思,并將聲音與物品、動作、指令等相對應。這些信息會被牢固地儲存在大腦的語言區,一旦遇到相似情境,孩子就能迅速反應,脫口而出。
(5)作為背景音傾聽省時省力。
在孩子無需專注學習時,例如涂鴉畫畫、拼搭樂高、吃飯、洗漱等,可以播放各種聽力資料作為背景音。只要確保聽力內容是可理解的,并且音量適宜,這種方法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孩子無需正襟危坐,也不必一直盯著屏幕,既保護了視力,又能聽到英語。
本文節選自|《打造英語小牛娃:0到12歲家庭英語啟蒙》
作者|韓萌
![]()
![]()
About us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