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皮膚逐漸變得緊繃、硬化,甚至影響關節活動時,這不僅是現代醫學的難題,在中醫看來,這往往是外邪深入,凝結于皮肉筋脈的征象。硬皮病所表現的皮膚硬腫、關節僵硬,其核心病機常與“寒濕”邪氣壅阻密切相關。
探其源:寒與濕的層層枷鎖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依賴陽氣與氣血的順暢流通,以溫煦和濡養全身。若人體陽氣不足,衛外不固,寒濕這類陰邪便會乘虛而入。
寒性收引凝滯,濕性重濁黏膩,二者結合,如同在身體里灌入了冰冷的膠水,阻滯氣血通道,導致肌膚失養,逐漸變得板硬、腫脹,關節屈伸不利。患者膚色常呈現蠟樣光澤或暗沉發紫,正是氣血不通、寒凝血瘀的外在表現。
![]()
觀其癥:一位患者的辨證分析
曾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雙手及面頰皮膚緊繃硬化數年,觸之如皮革,手指關節僵硬,遇冷后指尖顏色變得青紫,伴有畏寒怕風、周身困重的感覺。觀其面色,白中帶黯,缺乏血色。察其舌象:舌質淡紫,舌苔白膩。
此為典型的寒濕痹阻,兼有血瘀之證。寒濕之邪郁閉于肌表,阻塞經絡,故見皮膚硬腫;氣血遇寒則凝,運行不暢,故見關節僵硬、膚色暗紫、舌質紫黯;陽氣被遏,不能溫煦周身,故見畏寒怕冷。
立其法: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治療此證,關鍵在于一個“通”字。需用溫熱的能量化解寒凝,用流通的藥物驅散濕濁,并疏通瘀堵的血脈。治法當以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活血化瘀為核心。
據此,遣方用藥需如春日陽光,融化冰封大地。方中常用桂枝、附子等藥,它們性味辛熱,如同體內升起的一輪太陽,旨在溫通經脈,驅散深層寒邪。
同時,配合威靈仙、羌活等風藥,其性善走竄,能祛風除濕,開通腠理,將困阻在肌膚的濕氣透發出去。
再者,佐以當歸、雞血藤等養血活血之品,如同為瘀阻的河道清淤,使血液重新暢流,濡養僵硬的皮膚與關節。
稍佐白術、茯苓健脾燥濕,以絕濕邪內生之源。
全方合力,共奏溫化寒凝、軟堅散結、流通氣血之效。
面對硬皮病這一頑疾,中醫并非簡單地軟化皮膚,而是從整體出發,著眼于祛除寒濕病根,恢復人體陽氣與氣血的正常功能。通過溫通之法,為身體解凍,讓氣血重新潤澤肌膚與關節,為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質量提供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調理途徑。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所涉方藥為辨證示例,硬皮病證型復雜,請務必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診療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